無中生有的植筋經驗
政鴻 政鴻 發表於2014/12/23

植筋已是成熟的工法
        蓋房子過程難免會有增建或修改的狀況發生,若當初沒有預留鋼筋就需要以植筋的方式,無中生有「長」出鋼筋,這當然是不得已的選擇。重點是,植筋究竟可不可靠?目前已經有公共工程採用植筋的工法,文獻報告也提出實際數據顯示植筋的可靠,這些資訊確實能增強了我們的信心。值得注意是公共工程在植筋後都會進行拉拔實驗,通過檢驗後才能進行下一步驟;而文獻報告大多在實驗室完成,其實驗測試客觀條件和工地的施工情況有很大的差別!自地自建既無公共工程的拉拔實驗資源,亦無實驗室的設備與條件,在需要植筋時要如何確保植筋品質?其實植筋不難,但若要確保品質,有些微小的細節一定要注意! 

植筋第一步:鑽孔
    鑽孔要注意三個重點
一、孔的大小:孔太小植筋膠填充量太少,好處是省植筋膠,壞處是無法發揮預期得握裹力。3分鐵的建議孔徑(直徑)為12mm;4分鐵的建議孔徑(直徑)為15mm。
二、孔的深度:孔太淺無法發揮預期的握裹力,但是深到一定程度,即使再加深對增強拉力並無太大助益。一般而言,3分鐵的建議深度為9cm;4分鐵的建議深度為12cm。個人經驗是,植筋師傅通常只鑽到6-8cm,原因是15cm的牆植二根相距約10cm的鐵,二邊只剩5cm的保護層,這5cm的保護層是最弱的崩裂點,再鑽深對整體拉拔力並無多大意義。
三、孔的位置:鑽得太邊,或二個植筋孔相距太近都會影響整體握裹力,應視實際狀況合理分配植筋空間,才能發會最大握裹力。 

彈線鑽孔是植筋的第一步,鑽到鐵就要重新找位置再鑽

第二步:清孔―專業與否看這裡
       清孔再簡單不過,就是把鑽好孔殘留在內部的混凝土粉塵清乾淨,讓植筋膠能真正扎實和混凝土粘著。真正專業植筋當然是用空氣壓縮機把粉塵噴吹出來,問題是自地自建的工地,植筋通常是鐵工師傅或營造的員工「兼著做」,常見的情況是用非常簡單的清孔工具將就一下,個人覺得這樣可能不夠乾淨。思考不用空氣壓縮機也可做得更好的方法,我想到上次裝鋁門窗時的水泥灌注槍,稍微把灌注頭改裝一下,就變成一支強力「吹氣噴筒」,師傅鑽好孔後就拿出來吹,還蠻管用的,連植筋師傅都說好用!
 
水泥灌注器改裝成強力粉塵噴吹槍

植筋師傅把孔內水泥粉塵吹出 

第三步:灌注植筋膠―留心第一注和最後一注
        植筋膠基本上事由二種藥劑組成,這二種藥劑單獨存在時是稠稠的流質,當二種藥劑混合時會迅速固化。灌注時先把植筋膠罐的封口切開,再把具有混合功能的灌注嘴裝上,然後裝入灌注槍,接著擠壓灌注槍,二種藥劑就會被擠向灌注嘴自動混合、灌注。灌注時要把整個孔填滿。通常擠出的第一注因混合情況不穩定,最好把它擠掉別用;最後一注也要注意會有量不足的情況。總之,第一注和最後一注最容易失敗。

用植筋槍把植筋膠注入孔內

第四步:將鐵轉入
         鐵不是直接插入孔內,正確的做法是用旋轉的方式,將鐵緩慢轉入孔內,藉此消除混凝土和植筋膠的孔隙和氣泡,並增加鋼筋和植筋膠的密合度。

 

第五步:徒手拉拔試驗

        徒手拉拔試驗當然不可能做破壞式拉拔試驗,其功能是在確認植筋是否成功。徒手測試應該在每根植上的鋼筋上拉拉看是否牢固,若手能拉出來那就是失敗的植筋,要重植。拉拔測試通常在40分鐘後進行,若超過一小時還沒有固化,那表示植筋失敗(通常植筋膠罐子會標明固化時間;視溫度而定約5〜40分鐘)。

 

植筋失敗圖:植筋隔天徒手就把鋼筋拔出,表示植筋失敗,立刻換另一廠牌植筋膠重新鑽孔再植;
後來原有的孔也再灌注新的植筋膠,並植上一些鋼筋增加握裹力。

植筋牆面的處理―是創意還是瘋狂
      植筋的目的是要灌上混凝土,這又牽涉到新舊混凝土結合的問題,一般工地很少會認真處理這一部分,頂多稍微把表面打毛,增強新舊混凝土結合附著力,因此,稍有小地震在接合處常會產生龜裂,嚴重的甚至會把磁磚撕裂。要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我想到木工常常利用「卡榫」來互相結合,新舊混凝土是否也能利用「卡榫」來彼此交握結合呢?這也許是瘋狂的想法,但是不難實現,我用手砂輪機(浮濫打)割出卡榫輪廓,再用電動槌一敲,就完成一道連續的「卡榫」,至於是否能有效防止龜裂?仍需時間來證明。
 
自己做出水泥卡榫

植筋完成後要把牆面老化水泥清理乾淨


資料來源:http://johnwu22.pixnet.net/blog/post/163650428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