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施工方式
基底是編竹夾泥(粗抹)牆、木條與多孔石膏板並用、或是單純石膏板,所相應的灰泥施工方式都各有不同。另外,也會因隱柱壁或露柱壁的不同,在施工方式上造成相當大的差異。
以編竹夾泥(粗抹)牆為基底
在粗抹過的土牆上,依序塗上灰泥砂漿、中塗土、灰泥。也可施工於露柱壁的結構,但必須在牆柱交接的段差處使用「麻鬚」等材料以減緩收縮、預防裂縫(圖3)。
再者,牆壁是只使用橫穿板、還是併用橫穿板與斜撐,也會影響塗層的厚度與柱子的尺寸。設計時除了整體結構外,還必須考慮牆壁完工後所呈現的效果。
以木條與多孔石膏板為基底
在這種基底上,泥作壁的厚度可以稍微厚些。依序塗上灰泥砂漿、中塗土、灰泥。如果是隱柱壁,保險起見,可鋪上麻布以防止龜裂的情況發生。
以石膏板為基底
在石膏板的接縫鋪上平織紗布(日文為「寒冷紗」),然後在基底上薄塗一層下塗材料(圖1)。使用補土時,若是只用於局部,可能會因乾燥速度的差異,使色調最後變得深淺不一。需再塗上第二層灰泥。
以灰泥創造各式牆面樣貌
單純使用灰泥,便能創造出潔白平滑的牆面。也可以依照個人喜好,使用顏料為灰泥增添色彩。例如摻入礦物等無機質材料,或是嘗試像「大津壁」*般將灰泥與泥土調合,都有不同的樂趣。
添加稻草纖維、紙纖維、或是砂等骨材以進行表面處理的方式也很受人歡迎。透過塗抹的手法,可使牆面呈現出不同的表情與陰影變化(圖2)。
另外,也有稱做「磨光」的工法,是以鏝刀在表層仔細磨拭,使牆面如鏡面般平滑光潔。可令人享受到與光線共譜出的細膩風景,也是自然材料的美妙之處。〔山田知平〕
譯注:*是指不摻加膠材,只使用水、石灰(貝灰)、纖維、及滋賀縣大津市出產之色土混合成的材料所施作而成的土牆。依色土顏色的不同,又可分為「白大津」、「黃大津」、「淺黃大津」等。
◆圖1 以多孔石膏板為基底
◆圖2 使用海綿在灰泥牆面刷出不同質感
◆圖3 編竹牆的結構
原文出處:圖解自然材料:110個天然素材與活用方式,構築健康、舒適、環保的優質好宅
作者: 落合伸光, 大江忍, 大場隆博, 山田知平 / 譯者:劉向潔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08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