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難忘或是有趣的故事,我更願意說的是特別的故事。」創立宏太雷射有限公司的黃文生笑著說。其實這個特別的故事曾經登上新聞版面,雖然篇幅不大,但背後的精神與過程卻讓人為之動容,現在讓我們再次回味這段「特別的故事」。
位於新竹縣芎林鄉的華龍村,早在2011年就曾被報導過人口嚴重外流,當地僅剩不到80餘戶的人家,然而在這逐漸沒落的小村落中,卻供奉著多達50座的土地公廟(早期有80多座),可說是全縣密度最高的村落。
因過去是務農的時代,村民與土地的感情十分深厚,所以將精神寄託與此,於是土地公成為村民重要的信仰。即便現今人口逐漸減少,但村民仍虔誠祭拜、維持香火。有趣的是,這裡的土地公廟並非都有廟宇供奉著,更多的是只有神像、一棵大樹或是石頭,如此特殊的景象成為華龍村的特色之一。
▲華龍村的土地公廟,其中不乏大樹或是石頭。(照片提供/宏太雷射公司)
在2014年,華龍村村長田興業秉持「要將當地文化傳承下去」的精神,便透過水保局推動的「農村再生培根計畫」,申請到150萬元的經費,為使傳統文化能流傳下去,找上了專門使用雷射切割技術替人保留珍貴回憶的黃文生,希望能將每一座土地公廟做成磁磚,裝飾在100米的牆上,使珍貴的文化資產能繼續保存。
▲位於華龍村長達100米的文化牆。(照片提供/宏太雷射公司)
為了打造這座具有歷史意義的文化牆,黃文生表示,當時揹著一台單眼相機,就這樣跟著村長花了3個多月的時間,將村中的土地公廟一個個拍下。在走訪過程中,他們踏遍了村中的山間小徑,然而有些土地公廟過於隱蔽,需透過地方耆老協助才能尋得,甚至還遇過連車子都開不上去的窘境,「披荊斬棘」是黃文生對此次經歷的註解。
歷經了重重關卡,再來就是要將這些照片印上磁磚,黃文生表示,主要是透過雷射切割技術將照片刻上磁磚變成模板,再經過師傅手工創造出凹凸有致的立體感,也就能使磁磚在陽光下呈現動人的光影效果。
▲製作出的凹凸面,在光影下更加立體動人。(照片提供/宏太雷射公司)
這道坐落在鹿寮坑溪畔的文化牆,上頭所裝飾的43塊土地公「3D立體磁磚」,不只是全村共同的記憶與信仰,更是傳統與新技術的結合,才能展現出這項最美麗的成果。
▲土地公廟的3D磁磚,承載著全村共同的記憶。(照片提供/宏太雷射公司)
在時間推移之下,也許會帶走很多單純的美好,但科技的進步能將這些珍貴回憶繼續保存,讓後代子孫不用上山下海,也能了解這座小村落寶貴的文化資產,如同黃文生所言,過程中的辛苦也許別人不知道,但是重點只在於你的熱情,以及你願不願意去做。透過黃文生及村長的熱情與堅持,使專業技術與歷史文化相互結合,讓技術走進生活,賦予了它最溫暖的意義。
資料來源:宏太雷射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