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水災頻傳...你做「社區災害環境檢查」了嗎?

原文與圖片出處|《社區水災環境檢查手冊》 發行單位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為什麼要做社區災害環境檢查?

在臺灣各地可以看見許多社區座落於青山綠水旁,因為依山傍水、風光明媚的情境,是大多數民眾心中最理想的居住環境;即使曾遭受過自然災害的短暫衝擊,但秀麗的風景也是撫慰居民災害創傷最佳良藥。然而正因為這樣的環境特徵,這些社區在颱風豪雨期間往往也面臨了較高的災害風險。


1.jpg

 ▲一般人喜歡居住在美麗的水岸城市中,但其中潛藏的水災致災因子也不能輕忽。


2.jpg

▲位於依山傍水處的農村型社區,這類的環境雖然優美,但卻潛藏水災致災因子。


近年受到氣候與環境變異影響,極端降雨所引發的水災事件頻繁發生。許多未曾有過淹水經驗的地區,可能在突如其來的豪雨之後,頓時成為水鄉澤國;而有些過去曾淹水的地區,也紛紛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淹水災情。未來在氣候變遷與環境快速開發的雙重影響之下,可以預期居住在臺灣這塊土地上的民眾將面對嚴峻的水災考驗。因此,如何學習與災害共存,甚至朝向「與水共生」的目標,也成為當代社區面臨的課題與挑戰。


很多水災事件的發生,經常都是我們對於所居住的社區環境瞭解不夠所造成的。舉例來說,社區正好位於河川兩岸低窪地區、區域排水系統瓶頸段,或是地層下陷區域等。因為不知道社區環境中存在這些水災危險因子,導致民眾缺乏危機意識。事實上,社區環境安全需要大家一起關心、改善以及維護,才能減少災害發生機會、減輕災害發生時所造成的衝擊,甚至降低人命傷亡與財產損失。


換句話說,如果社區平時就知道可能引起水災的致災因素、洪水來源的位置、洪水流向、易淹水區域等,就能事先針對一些突發的災害狀況擬訂因應對策,或者規劃避難據點與疏散路線。當颱風豪雨發生時,社區組織可以定時巡邏這些危險地點、監控雨量或河川水位等,若住家正好位於水災影響範圍內,也可以事先做好預防性疏散避難的準備。


水災環境檢查就如同身體健康檢查一樣,可以幫助社區發掘一些潛藏於環境中的災害問題。身體健康檢查是藉由各種醫療儀器的檢查,再配合醫生的專業判斷,以獲知身體所散發出來的訊息,並據此分析、診斷身體健康狀況。若檢查後發現一些疾病的警訊,我們也可以根據醫生提出的建議方案,及早進行治療或者改善飲食與作息,以期早日恢復身體健康。相同地,社區若能進行水災方面的健康檢查,透過實地踏勘、調查以及分析來診斷居住環境,就能找出社區的水災風險。如此一來,社區就可以擬訂適合的改善方法或因應對策,藉以降低水災威脅。


全文閱覽連結:http://61.56.4.190//uimg/download/20151210135104482.pdf

《社區水災環境檢查手冊》書封.JPG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