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不斷進步的現今,不論何種產業都已朝向電腦自動化邁進,不只更加省時也省力,反觀建築業雖有相關的繪圖軟體輔助,但仍需耗費大量人力與資源。直至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築資訊模型)的出現,為建築業帶來新局面,使其不僅受到各國重視,而台灣也正跟上這股浪潮。但BIM究竟帶給建築業何種改變?其未來又會如何發展呢?
(照片來源/https://array-architects.com)
現下建築業所使用的繪圖軟體仍多為AutoCAD、SketchUp、3D MAX、Rhino…等的2D或3D的軟體,但即使功能再強大,仍如同過去的手繪時代,需依靠人力逐一確認圖面、檢查施工流程以及與各單位溝通,無法做到資訊的同步整合與更新,便容易出現理解錯誤、疏漏、資訊不對等或溝通不良的狀況,無法協助建築師及相關專業人員提升工作效率及維護施工品質,使得整體產業無法有所進步。
BIM的出現則為建築業帶來全新的可能,除了結合2D及3D的功能外,還可整合各項建造過程中所需的資訊,從初期的規劃、設計及後期的施工與未來的維護皆可全面控管,解決了過去資訊不對等的狀況。
(照片來源/https://www.geospatialworld.net)
其3D建模也更勝以往,不僅可導入設備真實的尺寸、性能,建材、用料也皆可掌握,使相關人員透過圖面便可在實際施工前,了解所有設計瑕疵與衝突,讓施工更加精準確實,也使業主不需再靠想像預想未來完工模樣。
BIM的出現並非取代某種專業,而是成為最佳工具使相關人員更為便利。從過去業主只能透過建築師去了解工程狀況,有了BIM便可使所有專業人員皆可相互溝通,甚至在更改物件或改變設計時,也不需要逐一溝通,只需將圖面、物件轉換即可,「所見及所得」及資訊同步整合,即是BIM的核心重點。
(照片來源/https://www.astcad.com.au)
許多人認為BIM是未來不可擋的趨勢,認為政府應盡快設立相關準則,以及擁有客觀的評斷機制,讓BIM技術可以實際被應用在建築設計實務上。但是BIM不僅僅是個電腦軟體,還需更多的協同軟體支援,不是買回來學就好,其觀念、技術更需要長時間的養成,絕不是兩三天就能上手。
所以該如何培育相關的專業人員,以及如何設立相關公定的評斷機制,將會是BIM未來所需面對的挑戰,否則光有好工具而沒有懂得使用的人皆是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