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宅等於蝸牛屋?五步驟顛覆大眾偏見
時冶設計 時冶設計 發表於2018/09/18


 

近年台灣的房地產市場新成屋採購率高於中古屋,但因高房價,大部分購入的坪數自然較小,所以在室內裝修上消費者最在意的莫過於(一)空間不要變小、(二)收納要夠、(三)費用要花在刀口上。因此陳逸凱設計師提出「小宅製作5步驟」,讓小宅不必再和蝸牛屋畫上等號。

 

何謂「小宅製作五步驟」?


2.jpg 

一.空間機能複合式規劃,讓空間機能也能跨領域。陳逸凱舉例現代人很少在家裡煮菜,廚房單純到變成只是一個加熱食物的地方,這時建商原先設計的隔間牆其實沒有存在的必要「設置隔間本身是種很暴力的行為。」他說。上述案例可以把廚房隔間打掉和客廳相通,變成後者的延伸物,於視覺上賦予空間更開闊的感受,也令動線更加流暢。

 

二.精簡包覆天花板,保有原有高度。陳逸凱表示,很多人喜歡為天花板施做無謂的加工,其實天花板主要是用來包覆管線,僅需適當美化,大張旗鼓加工不僅浪費資金,更拉低空間高度,形成壓迫,更讓天花板失去示意空間完整性的作用。


3.jpg 

三.採用環保建材和低汙染工法。特別是低汙染工法推薦採用無需二度以上加工的建材如玻璃、磁磚和水泥粉光等等,降低繁複工序,取得相對美觀的東西,節省資金。


A_6100036.jpg 

四.務實靈活的收納規劃。善用配件家具和硬體櫃結合,落實完美收納,自然不會讓遠本應該是舒適的家,便做有如堆滿佔雜物的垃圾場一般。

 

五.善用活動家具、家飾,隨時轉換空間情緒。


除了靠這五項步驟於視覺上放大空間、節省荷包,陳逸凱認為,放大空間最治本的方式還是得回歸到心靈層面,因此他毫不猶豫以「斷、捨、離」來回答這個問題。現代人心靈受到物質慾望影響造成的屯積習慣,但喜歡並不代表真正需要,擁有也不代表提升生活品質。在購入一樣物品之前靜下心來思考,這樣東西是否真的切合自身實際需求,不要看到美麗新奇的表象就一昧追求,才能打造一座真正在空間與身心靈上都舒適的小宅。


(報導/吳禹彤‧圖片提供/時冶設計)


延伸閱讀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