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新時代廣場而戰(下)
臉譜出版 臉譜出版 發表於2018/09/20


我們與時代廣場聯盟(Times Square Alliance)主席提姆.湯普金斯(Tim Tompkin)帶領的鄰近餐旅業、娛樂業和工商團體共同合作,再加上第三十四街包括梅西百貨在內等龍頭的支持,最後的改造設計終於定案。整個計畫完工後,駕駛人將得到更長的綠燈時間,行人則可分到共計二又二分之一英畝的額外公共空間。這項工程的成本預估只需一百五十萬美元──跟布魯克林為了重建車子很少行經的某段馬路所花的成本比起來,只算是零頭小數而已──而且只會使用到油漆、地上標線、標示和盆栽,所以堪稱本世紀最划算的一筆公共空間交易。

算起來,世界十字路口(Crossroads of the World)[1]上的這片不動產每平方英尺平均只花不到十四美元。按通貨膨脹來算,這樣的交易價格恐怕與四百年前荷蘭買下曼哈頓的交易價碼相差無幾。

 

dan-gold-391711-unsplash.jpg

人車爭道的危險畫面過去常在時代廣場上上演。(圖片提供/unsplash)


二○○九年二月二十六日的寒冷早晨中,在高瓦數LED螢幕的閃爍下,時光廣場依然充滿脈動與活力,市長在一家可俯瞰時代廣場的飯店餐廳裡,正式向記者們揭開這項計畫的序幕。「中城區的交通向來為人詬病,你們總是說那裡的交通沒救了,」他說道,「但是我們不打算坐以待斃,決定要找出辦法。」

 

這是在紐約市媒體面前的大膽宣言,過去兩年來,大半時間都還算安靜的媒體這下全瞪大眼睛,密切關注起這件事。而這話題對小報來說顯然是個絕佳素材。市長和他的局長認為他們可以把城裡其中一條大動脈封起來,但它貫穿的可是本市最稠密又最混亂的心臟地帶──幾乎堪稱是交通黑洞。但封掉全世界最繁忙的街道之一,怎麼可能改善交通呢?這主意看在許多觀察家的眼裡似乎太瘋狂了。

 

消息一出,一直到確實展開工程的那三個月內,時代廣場改造計畫不再只是某種交通工程或施工挑戰,也是一場公關活動。比賽開始:我們每天都得趕在紐約人被報章雜誌先發制人的頭條新聞嚇到之前,搶先報告細節,尤其對那些在附近工作或居住的紐約人而言,這麼做更重要。我們一方面排定了緊湊的公開說明會議行程,目的大半是要正面積極地向社區委員會和戲院及不動產業主介紹這項計畫,握著他們的手向他們解釋車流終究會找到路徑進入、穿過或開到時代廣場周邊。沒有他們的支持,這個案子就推不下去。

 

另一方面,媒體開始預言時代廣場末日將至。其中一份小報的頭版標題嚷嚷著「死胡同」和「錯誤的改革運動」,撰稿人預測「這場『實驗』計畫將在領結狀街口沿著百老匯這一頭製造出一大段可以閒晃的空間,所以我們就好好利用這禍福難料的快樂時光在那兒的露天長椅上吃點東西或什麼吧,別管紐約的天氣一年到頭只有不到一半的時間適合待在戶外,也別管人行道的設置目的是供人行走而非閒晃」。紐約市的計程車司機預測那裡的塞車將塞到天長地久,從此再也沒辦法找到乘客,就算找到,也無法移動。其他報紙和編輯委員會也都持懷疑態度,說法總是模稜兩可。畢竟紐約的傳統是,每個人都想保有觀望的空間,要是結果一塌糊塗,他們就可以幸災樂禍,要是出奇成功,也可以一笑置之地說這沒什麼大不了──我們就等著看好戲吧,弄不好市長和薩迪可罕還要以死謝罪。「若成功了,」有家小報在社論上這樣說道,「薩迪可罕充其量是個小英雄,但要是失敗了,她就成了替罪羔羊。」


[1] 譯注:時代廣場的別稱。


內文摘自/《偉大城市的二次誕生》


好書推薦

偉大城市的二次誕生

臉譜9月_偉大城市的二次誕生_立體書封(0821).jpg

作者: 珍妮特.薩迪可罕, 賽斯.所羅門諾  

譯者: 高子梅

出版社:臉譜

購書連結博客來





延伸閱讀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