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特輯 每月專欄 專家訪談 設計師專欄 廠商推薦 系列文章 建材情報 線上展覽
公司簡介:
談到設計,應該要先討論如何生活 ! 設計者相當於場景的導演,應該注意人(居住者)的主角性,繼而就其生活,決定格局、機能與動線,無論細緻或粗曠、自然的意境表情,都與材質的使用有關,如要將空間發會到使用最大值,必須在捨得之後,空間量體墜自然成形。 設計風格注重空氣流通、光線充足、動線順暢,格局符合使用機能,與自然環境做最大的結合。空間設計中掌握三大設計元素的運用,空氣、光線、水,回歸生活本質。 以品牌概念衍生出設計主題,製造空間獨特的專屬個性 ! 強調形隨機能,串聯建築結構與環境屬另的派洛,針對空間者的獨特喜好與使用習慣,透過媒材特色,顛覆制式的格局思維,建構人與人互動間最適合、最舒適的空間,再將適合的部分,融匯在他們心中的藍圖裡,使最後落實呈現的生活如見其人。
不設限的藝術空間設計師 陳正晨設計師專訪 (上)


1568256231411399.png

▲由建築業投身室內設計的陳正晨,更能結合自身的建築專業提升空間基地的住所品質


從恢弘建築到居家宅邸;自社區營造到住所設計;由家庭住宅到商業空間,陳正晨不被身分設限,不被傳統設限,不被空間設限,更不被自己設限的設計思維與體現,歷年來獲獎無數,也讓人一一窺見他突破窠臼的企圖與野心,在逐步實現理想的同時也讓自己被世界看見。


建築專業讓室內設計發生璀璨化學反應

說起當初由建築業轉戰室內設計的契機,陳正晨表示:「我原本在建築師事務所服務,就像現在業界普遍現象,建築師花了很多很長時間做出模型、做出檢討、做出所有的事情,但最後被大家用鷹架、天花板、隔間、家具擺一擺做結束,但對我們來說,做了那麼多的事,花那麼多時間做了通風、採光,但是到了最後,被一個很簡單、很草率、很粗糙的所謂的裝修抹煞掉,只為了他們想要隔出的空間。」這對於一個年輕熱情的設計師來說,顯然有很多不甘心與未竟事務的遺憾。


他接著說:「照理講,室內的規劃設計也應該跟事務所討論,但是常常會因為後端的介入或內部成員的問題,很多業主本身不是專業經理人,例如餐廳老闆就只會做餐廳,其他並不懂,但是卻會想要主導身邊的人,這件事往往凌駕專業,導致可以看到台灣很多建築做得不錯,裡面是很標準的門,很制式的牆,超可惜的。」這不免讓他思考,怎麼樣可以為一棟設計優良的建築做更多,在既有的先天條件下,在後端的室內設計上有所著力,為業主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

他覺得「踏入社會之後覺得這些問題勢必要解決,但是在建築界,十年了不起只能操作了不起四個案子,但室內設計業比較不同,十年內操作幾十個案子,改變的是多數。」


懷抱著帶來理想生活品質、改變更多人居住型態的想法,他決定投身室內設計領域。

一切因為想改變,做更多,陳正晨在往室內設計推進的路上,逐漸發現建築與室內設計在專業上既相似重疊又具歧異的部分,而展開他的試驗與實作。

_DSC0201_陳正晨.png

了解設計師的專業經歷與背景,更能讓業主產生信任感


「宜蘭經驗」成就室內設計的專業與承諾

在宜蘭,求學、就業、經歷幾個大案子後,這段曾經的「宜蘭經驗」,成為他設計路上不可或缺的養分。不管是設計專業也好,同理業主需求的部分也是,而師承海外歸國知名的設計大師更成為往後設計創作的巨大影響。


當陳正晨說起這段「宜蘭經驗」,彷彿又回到當年那個初出茅廬的熱血年輕設計師的年代。他說:「當年在宜蘭的時候,接觸很多海歸派的建築與設計的教授,包括黃聲遠老師,因為他們,宜蘭開始有建築總體營造,建築還有各方面開始改變。」

躬逢那個全力擁抱新觀念、新做法、新思維,重新審視自己土地的關鍵時代,提升設計師世界觀之餘,也帶來突破傳統刻板框架的壯闊視野。


而當時參與於宜蘭五結鄉鎮安村二結王公移廟,辦理當地民眾說明會時,說當地民眾熟悉的語言、穿他們認同的衣著、吃他們愛的食物,面對知識、年紀、社經背景形形色色的民眾辦說明會,歷經種種討論、各方意見後,也終於獲取共識。陳正晨回憶這樣的經歷,最重要的是讓他「開始學會說服、學會溝通」,使得日後與不同業主溝通,能轉換各種對應的對話方式,目的性不同引發不同的討論途徑,而能達成目標。


陳正晨歸類現在的業主大致可分成兩類:「一種業主靠照片做事;一種是設計後告知業主預算」,充分告知設計師業主自己的日常、習慣、喜好,並把需要具體告知設計師,他認為後者通常更能與設計師達成共識,實現理想中的那個家的模樣。

1568254831698383.jpg

晨室空間設計持續不斷在業界創新與經營,獲得無數獎項的肯定


談到設計,應該要先探討如何生活

隨著管道的開放與網路世界的發達,讓人有跨入室內設計領域從業人員與日俱增的印象,愈來愈多人號稱自己是室內設計師。「室內設計師從建築設計進來、從室內設計進來、從軟裝進來,因為門檻、背景不同,認知會有落差,沒有辦法界定對不對,至少要走出自己的一條路。」陳正晨說。


他也認為因為現在萬事問網路的習慣,業主很容易從網路找設計師,事實上,業主很難從片面的訊息判斷設計師是否適合自己,而且值不值得信任。在彼此認知有落差下,容易造成紛爭。

要設計規劃出最適合業主、生活其中感受舒適溫暖的居所,就應該從他們如何生活理解起。「談到設計,應該要先探討如何生活」,這是從業多年的體認與結論。


「至少要讓我知道你怎麼生活」,他說道。「會問大概怎麼生活,就可以知道」,透過與業主討論空間設計籌畫的過程,設計師從中堆砌、整理其生活習慣、喜好、興趣,而後才能與業主一起朝向營造理想居家的目標。一步一步解構並重組業主的生活,然後一塊一塊拼湊幸福家庭的藍圖,逐漸完整。


在為眾多業主實現夢想的家的同時,陳正晨發現到業主多數想要複製時下流行的風格或只靠想像塑造家的模樣,並不一定會適合。

他舉例有客戶想要簡約風設計的居家,但經過了解,發現業主習慣堆積各種舊物,也不注重收納,已經有的物品仍會重複購入,導致居家環境擁擠、雜物堆積。「如果不會簡約生活如何簡約」,歸咎到底,他認為業主必須「自己要知道過什麼生活」。


因此,「一定要有自己的邏輯才有辦法說服業主」。

為業主量身打造兼具美感與機能性的健康優質住宅,如同給予原有空間嶄新的開始,很多合作的業主也因為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了解到什麼才是適合自身的居家風格與空間,而在交給設計師重新規劃整理居住空間後,帶來全新的人生風景。



更多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