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特輯 每月專欄 專家訪談 設計師專欄 廠商推薦 系列文章 建材情報 線上展覽
公司簡介:
1990年由張國章建築師和一群相同理念的專業者共同創建,歷經變革;2016年改組,由張國章、楊嘉輝、謝宗祐三位建築師組成新合作經營團隊。 TIG自創建以來一直以“立足台灣、放眼國際”為目標,結合國內外建築、室內及景觀等設計菁英,從事建築、規劃、設計、營造等相關專業服務。
3M CTC建案說明


3M客戶技術服務中心(Customer Technical Center,CTC),主要用途作為對廠商、經銷商、業務人員的訓練,以及對客戶提供產品展示、實做示範場所的場所。
1.符合企業識別性
2.盡可能採用公司產品,以達到展示的目的
3.取得台灣綠建築(WEEH)及美國綠建築(LEED)認證為目標

LEED黃金及認證.jpg

▲ LEED黃金級認證

綠建築證書.jpg

▲綠建築證書

依此, 3M公司調查了那些產品可以利用在CTC Buildung上,最後採用了隔熱膜(用於對外的開窗玻璃)、防水膜(屋頂防水)、光導管(用於室內採光)、DI-NOC 貼膜(用於展示壁板)等材料直接用於案內、公共空間水龍頭加裝省水閥,其餘產品展示就放在案內兩間大展示間內。

省水器具.jpg

▲省水器具

光導管.jpg

▲光導管

主要空間架構,是由一樓展示實驗室、二、三樓大型展示區、四樓大會議室組成。

1-4F.jpg 

依山坡地形,正面入口位於二樓,入口前迎賓車道上的大雨庇採用3M企業識別色:紅色塗裝鋼材,與回收3M原料的PVC卷軸組構而成,利用PVC管可隔熱、透光特性,在日光下透出溫潤白光。

外觀.jpg 

▲建築物外觀

自接待大廳進入,紅色造型樓梯串接二、三樓的大型展示空間以及四樓會議室。在挑高大廳與其他樓層空調分區的界線明確,採用VRV空調系統,依據各空間單位的使用時間,各分區可獨立控制空調開關。四盞不用電、免維修光源,是3M產品最好的宣傳,光線從不同角度的開口透入室內,再利用天花反射,使大廳充滿柔和的自然光線;大廳低層部,採用3M產品DI-NOC 貼膜的沖孔吸音板控制高天井的殘響時間,以避免接待團體時產生的嗡嗡噪音。

音環境.jpg 

▲聲音環境

開窗依據座向調整角度,避開常時風向,增加秋冬兩季東北季風強盛時使用單位還願意開窗的機會。

開口避開迎風面示意圖.jpg 

▲避開迎風面示意圖

四樓階梯會議室後側的屋頂,設計一座以鋼板包覆成的吸熱煙囪,當會議室前後兩端電動風門打開形成通風路徑,根據熱浮力的原理,空氣會因為頂部加熱使底部的空氣快速被吸入,使位於通風路徑上的會議室座席可以感到流動的新鮮空氣。

白蟻窩熱浮力效應.jpg 

▲白蟻窩熱浮力效應

建築不單單只有建築師設計業主使用,包含許多人對空間感受,經由討論整合才可以完成。3m CTC就是由許多人一同串聯而完成的空間想像, 大廳中那紅色如雕塑藝術迴旋梯,是動線也是3M的焦點,高窗有林憲德老師對於熱對流功能以及營造出日光灑落出的美感,這樣一個建築蘊含綠建築創意和美學藝術想像一步步實踐。
新廠與舊廠交接通道下方,一幅巨型景觀海報配合下方景觀與水池,沒下雨時乾枯,在大雨之後小小造景產生,這樣空間每天穿梭於舊廠與CTC員工都可以有不同感受,有時所謂綠建築除了彌補人們開發後的傷害,也是為了自我環境氛圍轉變,當長時間吹空調,有機會吹吹自然風不也有另一番滋味。

生態池.jpg 

▲生態池

綠建築不是化妝師,不是show而是自省自化而成,始至規劃理念經歷初設、細設、施工、竣工、使用維護終至拆除,的全建築生命周期間,應該將綠建築理念內化成生命準則,進而改變使用者的生活行為及態度。尊重社會、尊重生命和地球共存共築的理念,自然形成。

文章來源:3M CTC 綠建築 - 台北國際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連結:3M CTC


更多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