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築特輯
人工與自然的完美結合:地景藝術
利用大自然地貌,將建物融入其中,不僅考驗建築師的功力,也在考驗民眾對於美學的素養。
比利時城鎮布魯日風景美麗如畫,小鎮遍布運河網絡的交織,其中一條運河旁,最近出現了一項有趣的地景藝術作品。由OBBA偕同DERTIEN 12建築事務所設計名為飄浮之島「Floating Island」的作品,有如模擬河川流動蜿蜒姿態的木製浮板依附在運河岸邊,其上有著金屬框架支撐著繩索構成的簾幕。
2018/11/08
畢爾包經過全盤改造後,河道兩岸散發了前所未見的景象,當初不顧人民的堅決反對,如今綠地森林和噴水池湧入嬉戲的大人小孩,讓民眾放下成見,開始喜歡上這座現代化建築的遊樂場。加上1997 年博物館盛大開幕,三年內共吸引了近400萬名遊客朝聖,龐大的經濟效應,讓畢爾包死灰復燃,也成為都市轉型的最佳典範。
2018/09/17
2009年落成的氣候之家,為德國不萊梅「宇宙科學中心」(Universum)的建築師Thomas Klumpp所設計。博物館使用了近4700塊玻璃外殼,建築外觀的曲線結構,就像是一座巨大的橡皮艇降落在不萊梅哈芬老港口中央,入口的造型天橋連接著通往未來的科技世界。
2018/09/17
世界各地有不少美麗的行人徒步橋,不管其置身城市還是掩映於山林之間,均能以其別出心裁的造型和設計,成為讓人驚豔屏息的地景,並與其所身處的環境互相輝映。
2018/09/12
日本每三年舉行一次、於今年邁入第七屆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Echigo-Tsumari Art Triennale),請到來自中國大陸設計團隊Mad Studio,以越後妻有轄下十日町市的清津峽溪谷隧道為主體,在隧道不同區段打造主題各異的裝置藝術,完成一件精采的地景藝術作品,這些裝置藝術並非彼此獨立,而是邀請旅人將其串聯起來解讀,發現當中所包裹的相同意涵:強調人與自然景緻交流心靈層面萌生的純淨感受。
2018/09/10
這棟建築物的特徵,是宛如在RC(鋼筋混凝土)的構造上覆蓋90公尺× 80公尺的大屋頂。屋頂的形狀就如同有波的起伏一般,這是為了讓空氣的循環更為順暢,和Ove Arup的金田充弘先生一起透過模擬所導出的結果。
以木構造來構成這樣的形狀一般來說都會使用集成材,但考量施工性與經濟性而轉為使用岐阜縣當地所產的檜木。於吊裝Globe的部分作出開口,將採納進來的自然光在室內加以擴散。
2018/08/09
如何建造一座能與大自然共存的建築物是現代設計師以及建築師所思考的。而巴里島的Chameleon Villa 則是一件具代表性的作品。設計師WOMhouse Architects 以“景觀建築”的想法創造出這樣的建物,其概念標榜建物與自然環境是一體的,從遠處看彷彿整個區域都是一片綠地,而無任何一座建築物。至於建物的特色則是中央觀景空間和小花園由地面以旋轉的方式往上延伸,並提供無死角的森林景色。主建築以相互堆疊的矩形構成。屋頂頂部則有數層植被,為下面的空間提供冷卻效果,有助於雨水收集。 而別墅的所有公共空間都向外敞開,使之更接近大自然。
2018/07/10
位於懸崖峭壁上的Confluence公園是聖佩德羅河與聖安東尼奧河的交會點,整個占地約1.2公頃,這裡是一個活的實驗室,適合親子踏青玩耍,讓觀光客也能恣意擁抱大自然,感受人與自然、融合的滋味。
2018/06/22
知名日本建築師藤本壯介與兩位法國建築師NicolasLaisne和Dimitri Roussel所提出的「Vertical Village」贏得了在巴黎的全新開發項目。
2018/04/18
以色列除了受世人矚目的「猶太大屠殺紀念館」外,於去年(2017)九月時也落成了一座紀念以色列已故士兵的紀念館,特殊的建築設計理念使其入圍當今最負盛名的「2018年RIBA全球最佳建築獎」(RIBA International Prize)。
2018/02/26
歷史之所以迷人,是因為它充滿記憶。迎著港邊海風,承襲盛行工業的過去,當老舊燃煤起重機經過羽化重生,重新將陳舊扉頁翻起,以現代工業風格的建築重新甦醒,再為自己寫下嶄新的歷史蹤跡。翻修後的起重機,轉變成現代簡約的飯店「KARNE」,包含一間雙人房與會議室,以玻璃帷幕與輕質木地板重新為起重機塑形,室內多半以黑色調為主,有點像工業用的石油煤炭,充滿濃厚的工業風色彩。
2017/12/10
即使你不是基督徒,也一定有看過教堂的模樣。不論是富有特色的尖拱造型,又或是色彩繽紛的窗花都是我們常見的樣貌,但不管是哪一種都是佇立在某處,等待著教徒前來。然而現在即將會有個打破常規的新設計,也就是將教堂搬上運河,直接為教徒帶來更多服務!英國的運河已有相當悠久的歷史,從最開始是為便利物資運送而建造,至今已逐漸發展成觀光用途,如今將擁有更多的新功能。位於倫敦的Denizen建築事務所提出全新發想,計畫與帆船製造商和遊艇公司合作建造第一艘「教堂船」。
2017/12/08
在地狹人稠的大都會區,想擁有自然的綠意景觀可說是難上加難。但是位於新加坡濱海灣的綜合大樓則突破此困境,在大樓林立的商業區,打造出一處充滿綠意的公共景觀,為這城市注入一股清新活力。位於新加坡濱海灣的這棟大樓於今年(2017)正式開業,是個結合辦公、住宅以及零售的空間。從外觀而言,或許你就能發現其中的奧妙,兩棟高度不等的建物沒有緊密相連,而是相隔出一大塊面積,而相對的兩面帷幕皆呈現出我們相當孰悉的梯田造型,當你再往內一看,便會發現別有洞天的自然美景。
2017/12/01
從岩石沙漠中伸展出一幢有著如水晶結晶散開的建築,與整片黃沙礫石相互融合,創造出獨有的景觀特色,這是來自倫敦建築師兼攝影師James Whitaker在2010年時的構想,而這幢造型奇特的公寓將於明年開始著手建造。
2017/11/07
橋是橫跨峽谷、山谷、鐵道、河流......的重要連通管道,除了重要的橫跨功能還具有美化城市的作用。也許我們平日看到的橋梁造型都太過普遍,讓我們忘了橋梁的美化城市功能,現在就欣賞幾個顛覆你想像的世界絕美橋梁吧。
2017/09/25
絕對具有國家級瀑布景觀之「十分瀑布公園」,長期以來一直屬私法人所有。經過三十多年來的素人經營、不相干的主題壘加堆疊,不但造成風景區管理單位在區域整體發展及經營管理上之障礙,其殘破窳陋的人工景觀,亦造成遊客對於參訪的意願不高、滿意度低落,以及認為入園門票收費過高之負面觀感。
2017/09/21
中國四川省九寨溝為列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世界自然遺產地,其豐富珍貴的生態資源與自然景觀,已成為國際知名的旅遊目的地,但隨之而來的便是大量遊客所帶來的環境衝擊,勢必造成生態系的失衡,降低旅遊體驗品質,更對經營管理帶來極大的挑戰。位於大九寨旅遊環線上的中查溝,海拔介於2,110-3,600 公尺間,雖沒有如九寨溝核心景區的豐沛水資源,但仍有垂直分佈明顯的植被變化、溼地草甸、高山花園及保育類動物等多樣性特色,且至日仍保有多處藏族村寨,也延續著藏族傳統的生活文化,這些資源都將成為旅遊規劃上的重要基礎。AECOM 匯集了生態環境、旅遊規劃、城市設計、景觀設計等專家,對中查溝未來發展成為國際級旅遊度假區提出完整的分析研究,進而擬定明確的功能定位、活動內容、發展框架及低衝擊措施。
2017/09/20
故宮南院的建築與館藏為文化之瑰寶,在景觀上則要顯現自然之氣韻。博物館的建築設計源於轉化水墨寫意的概念,在流動的筆觸間創造虛與實的空間經驗;地景設計則是延續建築思考的基本想法,將書法運行與建築秩序轉化與延伸至地景中,也就是把地景看成立體的水墨畫,藉由地形與植栽設計來安排各機能空間與劃分出一系列的進入序列。
2017/09/19
日月潭九龍口位於日潭北端,為台21線進入日月潭最重要入口,九龍口位置可欣賞到日月潭水岸曲折蜿蜒與周遭山巒起伏環繞,呈現出山高水闊的非凡氣勢與壯麗景緻;極似勘輿學中「九龍朝案」的絕佳地理環境。
2017/09/18
兼長家具、雜貨,甚至建築的Nendo設計事務所,近日涉足了廣場設計。乍看之下外觀像是大紙盤、飛盤種種能夠在聚會上出現,和大家共同玩樂的東西,事實上它也被命名為COFUNFUN,包含多個大眾休閒遊憩的場所。
2017/07/12
1970年代,位於首爾的這條高架公路橋開始運作,連結整個城市西部及南大門市場地帶,2006年後卻因為承重安全性的考量而停止使用,一度面臨被廢棄拆除的命運,今年5月卻以新的面貌重生。
2017/06/14
2017年普立茲克獎罕見地由三位建築師同時獲獎,三人所組成的RCR事務所30年來一職深耕地方,這次得獎的理由在於非凡的材料運用與深刻的本土精神。
2017/05/18
紐約曼哈頓區的哈德遜廣場將誕生一個地標性建物,比帝國大廈、洛克斐勒中心還更吸引人,更加創新!它不再是封閉的摩天大樓,而是開放的建築容器,有15層高,154個階梯,2500個臺階,整體是不斷蜿蜒錯雜的龐大樓梯狀。它同時是建物、是戶外空間的延伸,又是公共藝術。
2017/05/11
1991 年,安藤忠雄在淡路島建造了一座全新面貌的寺廟──真言宗水御堂。這座寺廟一反過去傳統大屋頂的寺廟形式,在基地上建造了一座圓形的蓮花池,並且在池中種植了五百株蓮花。開花時節,整個水池布滿燦爛的蓮花。剛開始所有的信眾與僧侶都反對這樣的建築設計,因為傳統的大屋頂是佛教權威的象徵。不過安藤忠雄認為權威的時代已經過去,佛教寺廟建築也應該嘗試新的建築挑戰。
2016/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