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哪裡是強震區?

發布於 2016-06-02 • 更新於 2016-06-30


台灣位於菲律賓海板塊、歐亞大陸板塊交接處,屬於環太平洋地震帶的一環,地震活動本來就非常頻繁,根據中央氣象局自一九九四年以來的統計,台灣每年平均有一千個以上的有感地震,規模六以上地震平均約一四天一次,規模七以上地震約十年一次。算一算,九二一大地震已經過了十一年,是不是應該提高警覺了呢?!


台灣地震帶有兩條主線,一條是西部地區,由新竹、苗栗沿線南下嘉義、台南;一條是東部地帶,從宜蘭、花蓮南下成功、大武。雖然,東部是台灣地震發生最頻繁的地區,宜蘭、花蓮一帶,又是沖繩海槽擴張帶及板塊碰撞隱沒處,地震成因複雜,但因震源多數在海底,受創不致太大。但是,西部就不同了。沿線的地盤淺,自台北南方經台中、嘉義至台南,寬度約八十公里,震源很淺,只有十餘公里,屬於「淺層地震區」,當板塊運動時所釋放出的巨大能量,會像水波般快速傳播開來,震波相當強大,再加上都市人口集中、房屋密度又高,若東西部同時發生規模相同的地震,只怕西部受災程度將遠比東部更嚴重。


還有一種情況是:震央區沒啥大礙,受災區反倒在別處。好比民國七十五年,花蓮外海發生規模六點八強震,宜蘭震度六級,花蓮和台北都是五級,災區在哪呢?新北市中和的華陽市場倒塌了,宜蘭反而沒事。這一點都不奇怪,地震波所引起的地震動,在不同的地質、地盤會引起不同的反應,尤其是台北地區,屬於盆地地形,特別容易對某些週期的地震波產生放大效應,若房屋結構有缺陷,這下慘了,逃不過地震的考驗。所以,別心存僥倖,認為東部有地震,干西部何事?大家都是生命共同體啊!


地震發生時,因地表震動導致建築物擺動,這時影響建築物擺動強度的因素,除了地表震動力量的大小之外,還有地盤特性、近斷層效應及建築物結構特徵(如構造種類、週期、結構系統等),都會影響房屋受震強度。因為每一個地方發生地震的機率與強度不同,政府根據以往各地發生地震的機率與強度的歷史紀錄,應用統計學的方法,推算訂定出各地區房屋的設計地震力。以下是內政部九十三年頒布的「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全國各地受震強弱的分布圖,供讀者參考:


各種震區蓋房屋,依現行法律還有不同的規定,例如在震災後須負起善後機能的公共建築,或本身儲存多量危險物品的單位,如消防、警務、電信公務機關、醫院、衛生所、發電廠、自來水廠、瓦斯石油儲存廠等等,則有 更嚴格的建築物結構設計規定。


基本上,在強震區蓋房子,結構體造價比較貴,若在中度震區蓋房子,結構體造價可減少一些,弱震區更少,可能只需花強震區八成左右的開銷,等於打八折啦。



1.jpg




原文出處:你的房子結構安全嗎?:地震不用怕!專業技師教你安心購屋100問               

作者: 曾慶正、張惠如 / 出版社:健行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12126                           


書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