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馬賽克—手感的特質(上)
馬賽克是我個人十分喜愛的材料之一,用拼貼、或鑲嵌的特質,帶來很大的可變性;在居家的使用上,國產的小圓或六角馬賽克十分可愛,相對於進口的價格,平易近人很多,顏色的選擇也算豐富。當然,如能再搭配些進口的馬賽克,那就更完美了。除去這些現實的因素,在美術史上,馬賽克的應用是一個歷史久遠的創作形式,這讓它在我心中成了具有藝術象徵的特殊材質。
人類運用馬賽克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西元前三千年的兩河流域文明,最初是用黑白的卵石作為建築上的裝飾,也有拼砌成地板等。至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馬賽克的使用更趨於流行,有許多精緻的馬賽克壁畫,以生活、神話或戰爭等為題材,使「鑲嵌」成為一項具有高度技術性的藝術表現方式。
不過提到馬賽克,人們首先想到的通常會是拜占庭藝術。拜占庭藝術的主要內容,在於表現基督教文化,此時期更有把金箔燒製於透明玻璃上的金色馬賽克。位於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教堂,其馬賽克鑲嵌壁畫就十分著名。
不過在二○一一年的土耳其之旅中,更讓我驚豔的,是卡里耶博物館(KariyeMuseum)。它其實是一座建於五世紀的教堂,正式名稱是柯拉修道院教(ChurchofChoraMonastery),內有十三至十四世紀製作的絕美馬賽克鑲嵌畫和濕壁畫,每一幅皆栩栩如生,歷經數百年,色澤依然鮮明。鄂圖曼帝國時代,教堂曾被改作清真寺,幸好在蘇丹的保護下,這些壁畫只被抹上灰泥覆蓋,未被挖除,直到近代土耳其共和國成立,於二十世紀中葉才被發現,人們將教堂內部洗淨後,原本金碧輝煌的馬賽克作品終於再度重現世人面前。
在旅行中,看了很多教堂、清真寺和博物館,透過這些美麗的馬賽克,快速瀏覽了聖經故事,這些壁畫的美麗與神聖感,讓我留下難忘的印象。我發現早期馬賽克有個做法非常有趣,當工匠貼這些小玻璃嵌片時,會有點翹起不規則,而非水平貼上。這種刻意不均勻的鑲嵌法,讓玻璃得以有不同的光源反射,造成微微閃爍的觀看效果。
原文出處:《空間練習題》 作者:龎銚 / 出版社: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