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只要住家空間允許,大多數父母會在孩子出生前就為他打造好專屬的房間;當然,還是有不少家庭礙於空間不夠或其他因素,所以是隨著孩子出生後的成長狀況來思考這個問題。
在恩典兩歲前,他的小床靠在我的床旁邊,當他有了一定的安全感後,在兩歲到三歲這一年,我們開始有計畫性地著手打造他自己的房間,希望恩典在三歲後開始學習獨立,能夠慢慢睡在自己的床上。這樣的安排,同時也是考慮到,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房間後,玩具就不會在客廳的每一個角落出現,大人可以比較享受地待在簡潔的客廳裡,看書、看電影、做瑜伽或寫稿等。
恩典的房間光線相當明亮,在用色上,我和先生討論後,決定以淡檸檬綠加鵝黃為基調──三面大牆是淡檸檬綠,兩小面牆是鵝黃。後來,我們買了一款印有可愛小兔子騎士的壁貼,貼在牆腰做點綴。
先生漆好牆面後,突然把顏料交給我說:「媽媽,妳要不要在這一面牆上為恩典塗個鴨?」我靈機一動,隨性地畫了一幅飛上雲朵的貓,恩典似乎很喜歡,每一回有朋友來,他都會介紹一下那隻小貓正飛在雲上面。
↑ 動手幫孩子DIY創意打造房間,除了省錢,也讓房間別具一番童趣。
在小房間裡,有一角是他的睡床,床邊擺著一個月亮小燈,此外,爸爸還在天花板上貼夜光小星星與月亮。房間的另一個角落,用三個大抱枕圍成看書用的小窩,還有一個角落放了一張小木桌及兩把小椅子,是恩典畫畫或玩紙黏土的地方。
礙於經濟條件,也為了在生活中落實惜物之道,我們為孩子打造的房間,除了一個放玩具的櫃子、月亮小燈及夜光貼紙之外,有九成以上都是親朋好友給的舊家具,雖然是二手的、但充滿了溫度;更棒的是,先生相當擅長DIY,有好多東西都是他以手作創意完成的──
舉例來說,先生裁好舊床墊後,我再鋪上一條乾淨的大浴巾,頓時就成了一個實用又美觀的尿布臺;我們家大門後有一個與恩典差不多高的掛衣板,是先生用舊木床裁下的木板為底,並打上洞,再用一家人到森林出遊時撿回來的老樹枝,削成一根根勾形木條,並以皮繩綁在木板上的洞而成,是充滿父愛及創意的恩典專屬掛衣板──恩典也有參與製作喔!
恩典有一陣子喜歡蛇,先生就用舊彈簧剪了一條長長的蛇,再畫上眼睛就大功告成了,那條長蛇讓他和朋友們玩得不亦樂乎;最近幾個月,恩典迷上扮演古代騎士,先生便用Google大神找到合意的騎士盾牌圖騰,將圖騰列印下來,貼在用紙板做成的盾牌上,再將從森林撿來的老木條做成兩把木劍─他們倆平常最愛在家裡進行一場場的騎士比武遊戲。
↑ 恩典與爸爸一塊兒用森林檢來的木條完成他的掛衣板。
給孩子一個專屬的房間,可以讓孩子瞭解,他除了是爸媽的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跟爸媽一樣需要自己的空間,而房間裡有自己專屬的書籍與玩具。
孩子將會更清楚,玩耍活動的空間在他自己的房間,而不是在客廳或廚房,從小養成他區隔空間功能的習慣。當恩典的朋友來訪時,一群孩子可以在房間裡玩瘋鬧瘋,而我們這些媽媽也可以輕鬆地在客廳喝咖啡、聊聊天囉!
──摘自《當媽媽不必完美•不一樣的德式教養練習》
原文出處:當媽媽不必完美‧不一樣的德式教養練習:德國觸動臺灣人的育兒智慧,讓媽媽與孩子靈魂相約的慢養甘苦談!
作者:皮爾斯夫人(林家羽) 出版社:柿子文化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