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建築師像道士,道士的基地在天空,他服務的地方是廟,而廟裡面住著神;而建築師的基地是土地,服務的是建築物,建築物有其場域精神。」林煜傑建築師認為,場域中包含使用者的精神在裡面。
理性跟感性如何兼具
你所做的每件設計、每個行為都包含理性跟感性的層次。比如說柯比意建築師,他的作品很漂亮,但你能說它不理性嗎?非常的理性!在五個設計原則(底層挑空、自由平面、自由立面、水平窗帶、屋頂花園) 沒有一件是不理性的東西。因此建築師該做的事情並非拿捏理性跟感性的比例,而是要「刻意」訓練自己如何兼備理性跟感性。當理性與感性結合的時候,圖才會畫的更好,更符合使用者需求。
▲林煜傑建築師認為理性與感性是需「刻意練習」的
對公共空間的思考
你對公共空間的看法是什麼?是氣派挑高的設計?是穩重的石材梁柱?還是細緻華美的牆板?林建築師覺得其實公共空間可以玩很多花樣,比如說走廊,可在牆面做些變化,設計凹進去的牆體,提供行人休憩,讓空間的使用產生其他價值。另外迴廊與走道的寬窄其實也很有學問,寬一點人就會走慢一點,窄一點則會讓人加速腳步,因為窄的地方會讓人害怕接觸或碰撞,使人想快步離開。
▲ 寬一點的設計,人就會走慢一點
綠建築是必經之路
綠建築是一定得做的事情,因為人類已經過度消耗地球環境資源。不過目前推行綠建築最大的問題是綠建材過於昂貴。試問為了興建綠建築而耗費更多資源是不是本末倒置了?要降低環境負擔應該要做的是「統整所有資源
」而不是花大錢使用大量綠建材。例如說有效利用現有的一次性設施,賦予他們更多價值與意義。徹底善用空間與資源,才是綠建築該做的事情。
何謂智慧建築?
目前智慧建築將機電材料與建築物互相結合,旨在透過尖端科技,帶給人們更加便捷的生活。可惜智慧建築也遇到跟綠建築相似的狀況-增加了過多營造成本。在網路資訊和手機普遍的情況下,建築師應該思考能否結合手機讓我們更有效監測建築物的使用狀況。比方說讓獨居老人只要拿起手機就能偵測目前的房子是否具有危險性。如果能讓建築師與設計師更有效掌握使用者狀況,就能進而改善建築物,提升使用者的居住品質。
▲結合手機的監測,讓建物安全多一層保障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此外,目前的建築法規是很久以前所制定,許多條款已不合時宜。政府應該要思考制定符合時代的法規,畢竟法規是保障人民的最低基本規範,有法源依循,建築師才能發揮自己的專業,規劃出真正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智慧建築。
照片、資料提供:大衡設計.林煜傑建築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