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於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築資訊建模)的了解有多少呢?不管是對建築領域稍有涉獵的人,亦或是相關的從業人員相信早已有所耳聞。不過相較於國外的發展,台灣對於BIM的推廣仍相對薄弱,究竟BIM是什麼,又與過去傳統的繪圖軟體Autocad有何差異呢?
首先,要說兩者之間的差異前,可以先來認識建築業的繪圖方式,早期在電腦繪圖尚未盛行時,建築師皆是以手繪方式將想法、設計呈現,待電腦蓬勃發展後,建築師也從過去的紙筆改為滑鼠和螢幕,說到這,大家應該明瞭此階段便是Autocad的2D時代,但此時的電腦應用不過是協助製圖而已。
▲過去的2D繪圖(左)無法同步整合資訊,導致溝通容易出錯。(圖片來源/https://www.amc-archi.com)
因為施工所需的各種圖面,如平面圖、剖面圖、立面圖、施工圖、工程估算等圖面與資訊仍是各別處理、互不關連,若要更改其中一部分就必須將所有圖面重新檢視,並且逐一更正,此時不僅耗費工時,也容易出現人為上的疏漏,更甚者則可能因溝通不良而產生錯誤,最後便是導致效率不彰、品質不良等結果,無法提供建築業實質的助益。
再之後,3D的概念開始普及,並出現SketchUp、3DMax等建模軟體,藉以協助建築師、設計師能更精確掌握整體建築的資訊,並提升其效率和品質。相較於2D,確實能使各施工單位更清楚明瞭,減少個人想像上的出入,但此階段的3D軟體仍只能提供單一面向的資訊,而無法做全面的資料整合並且同步更改。
▲BIM從初期的規劃設計到後續的施工及維護皆可全面掌握。(圖片來源/http://www.aproplan.com)
BIM便是除了可2D繪圖、3D建模外,還可同步整合管理各項資訊,如專案時程控管、工程預算等,並可利用虛擬建築元件表現出真實建物的樣貌,不論機電系統、結構系統等皆可模擬建造,達到施工監控與檢視的目的。
更可提供各項建築所需的性能分析,如日照分析、採光模擬、空氣流動分析、熱能分析、噪音分析等,藉此打造出高性能、低能耗的永續建築。以及在完工後還可追蹤各項設備的使用狀況,使相關專業人員不論在建造初期的規劃、設計,及後續施工甚至未來營運維護上都能更加即時及準確。
簡言之,BIM不只是份施工圖或是張漂亮的3D圖,而是可以事前預見建築完成後的真實樣貌,並且提供各項確切數據,如樓梯淨高、管線配置等過去無法事先預想的數據,以及在實際完工後還可追蹤後續的建築狀況,不論是業主、建築師、工程師、結構技師等相關人員皆可同步更新資訊,並獲得最正確的真實狀況,不需再逐一檢查施工圖、想像未來面貌,使資訊對等並且更加簡單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