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去傳統外衣 清真寺的美學革命
HM專業設計 HM專業設計 發表於2018/08/10

面對完全迥異的文化,我們習慣以過於制式、刻板甚或極端的印象去定義它,像是陌生的伊斯蘭文化,在諸多負面新聞的連番轟炸下,已建構出一道阻礙我們看得更深更遠的雜訊之牆,曾幾何時,你曾想過伊斯蘭建築當中所蘊含博大精神的美學理念和風格遞嬗?


伊斯蘭文化並非只懂得固守成規,日前在埃及亞歷山大城舉行了一場清真寺建築研討會,由鼓勵伊斯蘭建築與時俱進的Abdullatif Al Fozan清真寺建築獎所發起,希望透過建築理念、設計風格、分類學、建築裝飾和建設技術,聚焦探索清真寺受到現代生活影響未來可能呈現出的樣貌。


研討會中最大的重點在於如何在清真寺建築空間設計上的恆規中求取變異。所謂的恆規就像清真寺的位置必須朝向聖地麥加,但其他元素如建築外型、工程技術和建材選擇全具備變換的彈性,如何妥善的利用這些彈性達到改變的效果,將是呈現清真式未來樣貌的關鍵。


至於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清真寺當中,又有哪些設計被賦予了現代或後現代主義風格呢?


25.PNG

位在阿爾巴尼亞首都蒂納拉的伊斯蘭文化中心及包容博物館的禮拜堂,大膽捨棄清真寺歷史悠久的招牌穹頂外型,以三幢純白色且上頭毫無遮蔽的建築群包圍一處廣場空地,彼此結合後成為一處為所有人敞開門扉的清真寺,傳遞包容理念。


設計概念簡圖

擷取.PNG


26.PNG

去除掉半圓形穹頂的清真寺,創造出既是禮拜堂又是廣場的開放式空間。



27.PNG

伊斯蘭文化中要信眾遵守的恆規其實並不會成為妨礙建築發生變革的阻力,為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的消失的清真寺(The Vanishing Mosque)就是謹守這個恆規,以獨特手法表達,最後打造出一座抹除神聖和俗常邊界的空間。其消失之意指透過開放式空間,和所處城市的紋理及生活脈動水乳交融趨於無形。該親真寺是由五幢建築物所構成的三角形露天廣場,以尺寸更小的廊柱及大理石磚加強透視技法,建造落在視覺遠處的建築,更加凸顯三角形頂點的距離感,藉此象徵朝向遠方的麥加。建築的拱型廊道內作為混合使用空間當中有商場、餐廳、文化場所等各種城市行為發生的場域,喧嘩市聲得以流入,使親真寺織入城市的庶民生活之中。


dzn_The-Vanishing-Mosque-by-RUX-Design-8.gif

設計這件作品的RUX設計公司其創辦人和主席格林貝格表示,當團隊在設計清真寺之時,腦海中原本想像的是一座實體建物,最後設計出來的卻是一座城市廣場,在建物群之間詮釋象徵性並呈現電影般的空間臨場感。「我們打造出一個在任何時刻對所有人開放的親真寺,和街道及城市律動沒有任何縫隙,讓人們共享文化認同感並愛上自己生活的社區。」


28.PNG

當一天五次的禮拜結束後,清真寺立刻變換成人與人彼此交流的公共空間


綜觀這兩項建築案例,它們均擺脫了親真寺內傳統的封閉及多柱式空間,以往的空間設計是信徒內心需謹守教義戒律的具體呈現,封閉式空間呼應行為的制約感,一條條立柱則代表一道道律令。當代的親真寺建築把空間徹底敞開,賦予親真寺促進傳統文化與社會及城市空間展開對話之使命,未來親真寺的樣貌將如何變異宣揚這份新理念,帶給我們更加驚艷的設計,令人期盼。


參考資料:https://www.archdaily.com/

http://alfozanaward.org/home/

https://architizer.com/

https://www.dezeen.com/

https://archello.com/

延伸閱讀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