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批評巴黎之恥的「艾菲爾鐵塔」,如今成為理性時代的象徵
健行文化 健行文化 發表於2018/05/21


艾菲爾鐵塔

法國.巴黎/324公尺(含廣電發射用天線)


艾菲爾鐵塔於1889(明治22)年,為紀念法國革命一百週年而建,並作為在巴黎舉行的第四屆萬國博覽會(巴黎萬博)的焦點。留名於鐵塔的建設工程師古斯塔夫.艾菲爾,率領自己的艾菲爾公司,向巴黎萬博的建築競賽提出利用鐵骨建造300公尺鐵塔的設計案,與它對抗的,則以建築師喬爾.布爾岱設計的「太陽之塔」最為有名,它是計畫用花崗岩興建370公尺高的石塔,塔頂設有巨大的反射鏡,反射地面的強大電燈燈光,照耀巴黎的夜空。但是主辦單位對石造的重量存有疑慮,同時夾雜著對經濟性新素材「鐵」的期待,因此艾菲爾公司的提案成功的贏得了比稿。


P166_一八八九年舉辦的巴黎萬博會場鳥瞰圖.jpg

1889年舉辦的八里萬博會場鳥瞰圖。取自國立國會圖書館裝頁〈博覽會-近代技術的展示場〉


但是,這個決定卻掀起了知識階級的批判浪潮。在至今石造建築依然林立的巴黎市中,鐵骨結構的塔被狠毒的批評「無用且醜惡」「骸骨」「巴黎之恥」等。為了壓制堅持固有美學意識的知識分子的強烈反對,艾菲爾不得不要求他們看過這個作過力學計算的成品後再判斷,並且以有助於天文、氣象觀測、戰時監視等功能說來說服對方。另外,也許是為了緩和大眾對這粗陋鐵塔的批評,他在塔的底部建材上,刻出浮雕的紋飾,也大量運用優雅的拱形和鏤空,採取了十分纖細的設計,因而被稱為「鐵的蕾絲編織」。


承受應力超群,同時比石材輕量且便宜的鐵材,也大幅縮短了工期,他們僅用了兩年兩個月便完工,使得鐵塔也成為「理性時代」的象徵。萬博期間人潮十分驚人,六個月裡,每天平均約有一萬人爬上鐵塔,俯瞰巴黎的市街。


雖然大獲成功,但艾菲爾鐵塔在十一年後的巴黎萬博,卻又面臨改建、拆除的意見,保存的危機一直持續了多年,不過度過一次次危機的巴黎地標,直到今天仍舊刻印在全世界人們的眼中。


P167_成為巴黎象徵的艾菲爾鐵塔.jpg

成為巴黎象徵的艾菲爾鐵塔。〔T〕




原文出處:《塔:仰望高塔,俯瞰日本》

作者:津川康雄

譯者:陳嫻若

出版社:健行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4323


1526886716659752.jpg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