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台灣景觀大賞 年度大獎--猴硐煤礦博物園區景觀規劃設計2/2


分期小額投資之推動策略

園區營造以文化資產搶救與環境整備為觀點,在整體規劃架構下,因有限的計畫經費,逐步進行分期分區現地展示系統建置。分區分期實施並非去效益化發展的思維,而是透過持續性與地方社群頭人溝通後,考量此區沒落已久、人口外流嚴重的煤礦鄉,若貿然進行大規模的擾動,容易引起居民反彈。 第一期工程便優先將廠區內七棟建物,包含舊坑口、礦工宿舍、公共澡堂等, 透過建築牆修保存,進而界定「ECO MUSEUM( 生態博物館 )」場域。


瑞三公司經營期間採取「廠住合一」規劃模式,聚落生活空間填補與礦區生產系統之中,故行遠不僅進行廠區礦業生產系統現地保存規劃設計,再者深入地方生活紋理,投入聚落常民生活空間的小空間環境整改善,藉此喚起在地居民對於生活場域的認同與珍惜,藉此讓聚落、地方、公私部門都可以 一同成長。廠區機能策劃基於考量在地生活與後續園區發展可能性,強化環境教育功能反應於現有展示空間或遺址之上,搭配軟體導入、經營管理與地方培力機制,期許地方再生活化,強化外來參觀者與廠區的互動。


1484102843433607.jpg

圖 9 礦業情境復舊區 - 柴油機車庫改建礦業影像館


1484102892800581.jpg

圖 10 博物館展示 - 礦工大浴室改建礦工紀念館


1484102929785705.jpg

圖 11 博物館展示 - 選煤廠辦倉庫改建願景館放映室 

圖 12 博物館展示 - 選煤廠辦倉庫改建願景館 

圖 13 博物館展示 - 烘砂室改建環境解說室 

圖 14 博物館展示 - 幹部浴室室改建環境解說室


非懷舊式的全景復原


此案兩大課題在於: 

1. 如何在環境整備議題上,讓參觀者感受在地自然資源 

2. 利用何種手法展現工業遺址場域的歷史感。不同於一般復舊式全景復原,而是採取現地遺跡保存,透過現地測繪,參考舊照片情境逐一考究,探訪當地耆老了解當年的廠區風華樣貌。將整體設計擷取廠區意象,以工業聚落為基調,延續礦產的設計語彙,如煤車軌道轉化為人行步道引導民眾進入廠區。 以鋼構、木構與安山岩砌石為主要構成,透過台灣礦工畫家洪瑞麟的系列畫作為影像載體,讓觀者能夠深刻體會到礦坑內生產、聚落內的生活樣態。


1484103334220284.jpg

圖 15 礦業情境復舊區 - 復興坑現地展示區


1484103405916560.jpg

圖 16 礦業情境復舊區 - 瑞三本坑


1484103425347144.jpg

圖 17 礦業情境復舊區 - 榕樹下礦工休息平台


1484103457300264.jpg

圖 18 運煤橋修復情景


軟硬體並行 延續地方活力


自2003 年籌備到2010 年開館的「猴硐煤礦博物館區」,一路歷經2008 年貓村議題火熱,加上CNN 媒體報導的推波助瀾,一度使礦業主題邊緣化,使整體走向以貓咪意象為主的綜藝景觀發展。缺乏地方文化與社區結合的規劃行銷方 式,容易帶來大量觀光但也因深度不足易使榮景曇花一現。 


回顧這段陪伴猴硐的歷程,業主或許過度關注於地方整體硬體設備的提升,若投入過多硬體設備至此僅僅只是錦上添花。而環境專業者過於聚焦聚落保存課題,為使地方永續經營還是必須回歸原有規劃的核心理念「ECO MUSEUM( 生 態博物館)」,探詢聚落新的經濟力、地方培力機制與社區參與機制等營造,建 構一保存歷史產業遺址聚落,同時能夠帶動地方復甦與發展的博物館園區。

1484104566631826.jpg

圖 19 運煤橋模擬圖 (1)


1484104571147824.jpg

圖 20 運煤橋模擬圖 (2)


1484104576883081.jpg

圖 21 礦業核心區全景


1484104638915591.jpg

圖 22 礦業情境復舊區 - 工寮


1484104653252506.jpg

圖 23 礦業情境復舊區 - 坑口辦公室改建坑口咖啡廳







原文出處:《Landscape景觀》2016 I 

landscape景觀20161封面.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