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防水保固」已成建築趨勢, 怎麼做?
十年防水保固已漸成建商賣屋的門檻
建築物防水有無做好已是購屋者判斷建築物品質及建 商信譽好壞的最重要指標之一。
台灣建商原只提供 2~5 年防水保固。但近幾年因房地產不景氣,已有些建商開始把「十年防水保固」作為賣房特別訴求。然則,要如何落實「十年防水保固」, 顯然不能只就過去認知的防水工程來思考防水問題, 而必須有新觀念、新思維、新做法不可 !
一、觀念上的認知:應視防水工程為「系統與責任工程」
傳統上,防水工程著重在材料及工法的選擇,然若要落實「十年防水保固」的訴求,觀念上,一定要把防水工程當作一個系統與責任工程來考慮與處理。蓋因「十年防水保固」者,不但要達到十年內是居家安心且無漏水之虞者,更要達到可更長期使用無慮的目的。而系統與責任工程者,除應包含完整的設計、正確的材料使用與確實的施工外,更應包括相關當事人的責任承擔。尤其當現場的施工業者的優劣可能是成敗的關鍵時,在我們的營建體制中,是否有足夠的「使其知」的教育訓練及「使其得與罰」的蘿蔔與棍棒理論的加持。否則空談十年保固,最終可能僅落得十年內的修修補補,或業者落跑、訴訟糾紛不斷的後果。
二、技術面的認知:
( 一 ) 建築設計階段即應融入防水設計
防水工程,是於建築設計階段就有必要介入考量的。 如近年來由於高樓建築林立,建築物的主結構體,也漸行採用柔性鋼骨 (SC) 結構及鋼骨鋼筋 (SRC) 結構,或與傳統 RC 結構相結合的複合式建築,尤其在高樓的情況下,當地震或強颱來襲時層間變位也加劇。這不但使 RC 構造部分容易產生裂縫,不同板塊構材間,也可能因變位異動頻繁及應力集中之原因,常使防水層破裂而漏水。因此從專業的考量,於建築設計階段,即應融入如何分散或吸收應力之防水的設計概念,否則一旦設計錯誤,事後的補救不但所費不貲,且不易竟其功。
( 二 ) 要有兼具理論及經驗的專業廠商參與材料的選擇
其實並不是每一種防水材料都可運用於建築物的每一部位,而應依其必要與適用性做不一樣的選擇。如我國近年來,市場一窩蜂流行採用聚脲當防水材料,基本上,這應是對材料認識不足 ( 聚脲者依國際文獻,多用於防蝕 ) 外,在使用上亦有觀念上的偏差。因此,適地、適材、適用,才是防水的完善設計。這些都需要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及豐富經驗的廠商或專家的參與。
( 三 ) 魔鬼藏在細節裡,施工細節是成敗關鍵
防水工程雖不是什麼高科技,但是成敗常出在細節裡!尤其在工地,與他種工程的先後施工順序,或因設計階段難免有細部不詳之處,現場協商常變得極其重要,但實務上卻是最容易被疏忽的地方,也造成防水失敗的主因。因此,選擇有責任感及有充分訓練與經驗之施工團隊,往往是成敗的關鍵。
三、制度面的認知:可靠的體系,才能落實保固制度
實務上技術面雖為防水成敗的關鍵,但制度面上專業監督與責任歸屬,卻是不可或缺。今參照日本成功的防水保固體制 ( 見上圖 ),其體制完整,不但得由專業者監督專業者,甚至讓保險公司加入,參與長期保固的行列,更能確保購屋者的權益,台灣目前已有防水業者,先行嘗試與富邦產物保險 ( 股 ) 公司合作中,或可提供給我國建設業界一個有助益的參考。
資料來源:台灣南海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