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建築的美麗與哀愁(二)
iBT數位建築雜誌
發表於2016/09/21
重大政策缺乏務實規劃
建築師面臨的困難不僅僅是專業本身轉型,另一個更高的層面在於政策規劃無法與業界實務面整合,以至於無法落實到位。
台灣政策一向都是「急就章」,趕鴨上架只為了短期的利益與當下的成效,而沒有長期的觀察分析,缺乏了解風土民情,台灣綠建築的政策更是如此!不僅沒有相關驗證機制,導致台灣建築 制度的認證並未與國際接軌,綠建築標章某些項目的量化程度不夠彈性化、某些項目卻不夠精準,等到執行時出現問題之後才一 直補救和調整,相當費時費力!
由於這般「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亂無章法的政策走向,讓建商或業主們不明白綠建築設計的好處,只覺得繁瑣複雜。而且不僅僅只是業主,台灣整個房地產市場的需求也仍舊停留在保守傳統的思維當中。在集合式住宅的價值順位中,「綠建築設計」幾乎都是殿後,所謂的綠建築設計往往淪為有「名」無「值」的景觀擺設。
何況很多時候,建商或業主並不是真的在意自己的建築有多麼出色,反而只是在互相比較。「對方有什麼噱頭,那我也要有。」一 切成了軍備競賽,一切都是面子問題!
原文出處:《iBT數位建築雜誌》2014年秋季號 No.04 撰文:游沛文
其他文章
延伸閱讀
其他文章
相關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