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與靜之間的交會 —— 停車智慧化(四)
iBT數位建築雜誌 iBT數位建築雜誌 發表於2016/10/06

1471852534590375.png


規劃面 

相信讀者都會好奇,台北市的停車需求非常龐大,政府會大規模興建公有停車場來緩解停車問題嗎?興建停車場與否,要考慮到供需、交通和附近既有的停車格數,是屬於都市規畫的範疇。而且現今的政策以「停車需求內部化」為依歸,因此答案是否定的!

劉瑞麟解釋道:「停車需求因建築物而產生。例如人們為了購物前往百貨公司,該公司周邊就會產生停車的需求。」是以《停車場法》中才會明文規定,所有建築物皆必須預先評估對附近交通造成的影響,並預留足夠的停車格數。我們可以從101大樓、高鐵站,還有改建中的松山車站,看到這項政策落實的成果。而未來興建大型社區或住宅,也必須遵守這項規範。


新功能

除了基本的智慧化需求外,北市停管處也不斷嘗試開發新功能,「北市好停車」就是例證。這個流動應用程式(APP)提供即時車位資訊、停車導引、尋車導引、停車費查詢等服務,並有多項功能尚在建構中。此外,大安森林公園停車場有在席偵測,能幫助駕駛人快速找到空著的停車格。還有台北車站東西區地下停車場配備的「車位導引LED系統」,以及與車牌辨識系統結合的「智慧尋車系統」等等,都是智慧化停車場的範例。

停管處同仁經常思考如何讓停車更智慧化,但劉主祕認為,停管處是政府單位,追求的是大多數市民便利,和私人停車場不同。舉例來說,原本停管處曾想將停車系統和餐廳、電影院等商店結合,讓民眾訂桌、訂票的同時,也能訂車位,最終因太商業化而作罷。而民間停車場不但可以做,還能更進一步的 量身訂做很多客製化服務。「計劃所需的資訊完全公開,也沒有收費,因為我們很樂意提供民間廠商這樣的訊息,促進經濟發展,可惜目前還沒有人做。」劉瑞麟說。 


看未來 

其實,建築智慧化已肯定是未來的趨勢,隨著資通訊技術越來越發達,各種從前只在電影裡才看得到的事也能成真。政府要求公有建築智慧化,目的無非是拋磚引玉,希望能帶動民間企業投入,打造智慧國土。而停車場智慧化未來會如何發展呢?劉主祕表示,物聯網是智慧化停車場的趨勢,像RFID技術可應用在車輛進出管制及繳費上,就是很好的例子。

在看完劉瑞麟主祕的介紹後,相信讀者對公部門的停車管理政策以及停車場智慧化進程都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最近十分熱門的智慧停車技術──無線射頻辨識 (RFID)吧。


原文出處:《iBT數位建築雜誌 2014冬季號》
撰文:Arnold.L 設計:S.W  攝影:宋國承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