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灣壺、茶盤陶甕、陶缽和花盆等日常用品,各式各樣的陶瓷藝術品,總令人感到賞心悅目,相信大家一定也很想知道陶瓷品是如何誕生的?現在就和我們一起來了解窯爐的種類和製窯的過程吧!
(圖片來源:https://s-media-cache-ak0.pinimg.com/)
陶瓷窯爐按構造型式可分為,梭式窯、隧道窯、輥道窯、推板窯、圓型(轉盤窯)等,我們將幾種代表性的燒窯法進行介紹:
1.蛇窯
「蛇窯」源自中國大陸,鶯歌地區製陶初始,主要以柴燒蛇窯為主。蛇窯大多沿山坡而建,最低處為送火口,由於蛇窯溫度僅能提升至一千一百度左右,所燒製的陶器主要以傳統缸甕等為主。
(圖片來源:http://synapticism.com/)
2.隧道窯
故名思義,窯體就像隧道一樣,廣義上的隧道窯包含輥道窯、台車式隧道窯、推板窯、轉盤窯都屬於隧道窯的範圍。隧道窯使用重油、煤炭為燃料,燒成時間約20~70小時,設有副窯-乾燥窯,利用主窯內燒成品餘熱回收為乾燥窯內的熱源。
隧道窯等於是梭子窯的延長,長者可達100公尺。與梭子窯不同之處在於其台車是一部接一部,從窯的一端進入,燒成後,由另一端出來。主要以天然氣為燃料,窯爐本身可分為預熱帶、燒成帶、冷卻帶三階段。隧道窯不需熄火,可連續不斷操作,不浪費能源。若操作條件穩定,還可確保品質。最先是由磁磚業、衛浴陶瓷業、紅磚業引用,後來日用陶瓷業也改用此一窯種。產業開始走向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大廠型態。
(圖片來源:http://www.abis-gmbh.info/)
3.柴燒窯
是用柴、火、窯和陶土的製陶方式,由於陶土是一項很特殊的創作媒材,需經過「熱處理」的一種表現方式,但柴燒創作的缺點是燒窯時,不但耗時、費力,且燒窯的過程會被天氣、溼度、氣壓、木料等多種原因影響,失敗率高。但因為結果無法完全預期,開窯時的興奮緊張、與拿到作品後的挫敗、感動、喜悅交融在一起,卻是柴燒吸引人的地方。
(圖片來源:www.teachat.com)
在1974年國內陶瓷廠引進第一部快速滾軸窯後,開啟了將大型磁磚的開發導入全瓷化的領域。
從成形、燒成到出窯,都是由電腦自動控制,燒成速度最多只要30分鐘,燃料多為天然瓦斯和重油,少數使用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