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壓力的問題點
以為出自善意,其實反而可能壓迫使用者的情緒;這就是精神壓力的問題點(pressure bug)。就功能而言,也許充分發揮既有的效用,可是既然造成使用者心理上的負擔,那麼即是問題點。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的「通知」功能。寄來幾封電子郵件、訊息已讀、社群網站有何回應等,不斷傳遞訊息到手邊的裝置。
原本是非常便利的功能,但是不斷地檢查訊息,也形成了「必須回覆」、「必須確認」的壓力負擔,最後成了非常大的問題點。儘管可以藉由改變設定取消通知,選擇權依舊是掌握在使用者的手裡,想必許多人還是非常懷念沒有這一切的年代。
還有一些案例是因設計而衍生出同樣的問題點。
例如:每次按鍵即發出電子聲音的通知模式,或是不知為何以女聲介紹引導的功能等,這些真的有必要嗎? 如果感覺不舒服,使用者可以自行消音的產品倒還好,但有些使用者根本無從管控,只能任由精神被壓迫。
再者,臉書原本是劃時代的溝通工具,但按「讚」的作法成為慣例後,彷彿也給不按讚的人帶來某種精神壓力。競爭按讚的數量或批判不按讚的人,皆形同問題點,帶給某些人不必要的壓力。
在這個IT時代,人們往往被迫同意提供者的系統規則,但如果能創造出更人性化且多樣性的功能,或許就能減少隱私洩漏或網路上癮等問題。
有些容易忽視的問題點,好比「左撇子看到右手專用的產品」或「男性的手不易掌控的偏小產品」等特定條件,也會衍生精神上的壓迫。若不能細心探究行為的過程,通常也難以發現這些問題點。
僅追求空間效率的辦公室隔間
許多辦公室為了營造個人空間,在辦公桌周圍以隔板做出隔間。乍看似乎可以提升個人的辦公效率,事實上也相對減少了彼此的溝通,共有的資訊情報變少時,工作效率反而下滑。為講求空間效率僅做出簡單的隔間,卻無視心理層面,即是造成精神壓力問題點的原因。
▲辦公室隔板改造前、改造後(產品:falce)
消除此問題點的是產品「falce」,結構採鋁製框架覆蓋上伸縮性高的布料,經由拉鍊可以簡單組裝,同時還能乾洗。設計上,加入直線與曲線的配搭,儘管隱約看得到他人的行動,卻又顧全心理層面,營造出寬裕的個人空間。再者,也解決了過去隔板「施工浩大」、「不利於分別廢棄」、「運輸成本高」的缺點。
仔細觀察辦公室員工究竟採取哪些行為? 又依循何種動線? 過去感受到哪些不便?經過分析後終於反映在設計上,因而誕生此一產品。
不斷反覆播放的店內音樂
在混亂的問題點中也提到「多餘的音樂」,其實那也是一種精神壓力的問題點。除了大眾交通工具的車內廣播外,商店內反覆的宣傳介紹、沿路不斷聽到的超市叫賣或廣告聲,也帶來某種程度的心理負擔。
在喧譁的音樂聲中交雜著特定商品的廣告音樂或宣傳語句,彷彿縈繞在腦中揮之不去。然而那些對使用者來說,多半是沒有必要的資訊情報。
▲店內反覆播送的音樂造成的精神壓迫
不僅妨礙顧客,就連對店內的工作人員也造成聽覺上的影響。更曾聽聞有人在某店鋪工作,每天反覆聽著同樣的音樂,休假日去別處只要聽到相同的音樂,就會想起工作的事而感到抑鬱。
所謂的空間設計,除了視覺效果外,聽到的聲音、聞到的氣味等,舉凡觸及使用者五感的都包含在內。思考產品或服務之際,必須更準確地控管,營造出無論是使用者或工作人員都感覺舒適的環境。
原文出處:讓動作不NG,才是好設計
作者: 村田智明
譯者:陳柏瑤
出版社:麥田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2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