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數據來說話 才是真正的綠建築
施正之建築師事務所 施正之建築師事務所 發表於2017/11/24


施正之建築師認為未來建築界是一個參數化的時代,而非符合目前規章就是真正的綠建築。反映這個時代的需求,真正的綠建築是讓數據說話,而不是一個門檻或是一種口號。綠建築是一個良善空間,重新定義人與環境的關係。
讓1.jpg
施建築師和我們分享關於綠建築的議題(照片提供:施正之建築師事務所)


善用性能設計    讓數據來分析
我的設計已經脫離了用手繪、用Autocad這種原始的冷兵器時代,而是用雲端運算三度空間來規劃建築。最近幾年,我在中部接了一些私人案子做別墅這類的獨棟房子。這類型建案的處理方式與一般流程不太一樣,我們做了性能設計,在規劃之前,事先了解每一面牆受熱程度、哪一面牆的受風壓最大。在了解這些資訊後,再決定用哪些材料與施工的方法。這樣子建築師能依照每個面向的差異,設計牆壁厚度與開窗面積,確實做好斷熱與通風。比如說在東西向盡可能不設計窗戶,原因在於熱輻射非常強,所以東西向的牆壁我設計成25公分以上,作有效的隔熱。但一般建設公司是不可能同意的,因為不僅佔了太多建設成本,還占了太多室內面積。至於南北向則是大量開玻璃窗,不過要注意的是,雖然北向的光線比較穩定,但因為有東北季風,所以開口的窗面積很小,只要能通風就好。這些設計讓室內空間能夠做到自然對流,做好真正的隔熱與通風。
讓2.jpg
利用FormIt 360初步判斷受熱程度(照片提供:施正之建築師事務所)

讓3.jpg
單獨建築物風場測試軟件(照片提供:施正之建築師事務所)

讓3.jpg
建築群物件風場測試軟件(照片提供:施正之建築師事務所)

讓4.jpg
建築群物件風場測試軟件(照片提供:施正之建築師事務所)

讓5.jpg
建築開口與輻射熱時間關係測試(照片提供:施正之建築師事務所)


落實真正的規範    造就真正的綠建築

關於台灣綠建築的規範非常奇特,第一個是詭譎的審查標準,目前台灣綠建築的規範是採用學術界其中一派,可是全世界有那麼多學派,僅僅使用一套標準評定真的適當嗎?我認為政府應該仿造歐洲的方式,採用開放的態度,只要建築師認為這棟建築是綠建築,以實際的成果驗證才是最合理的。比如說每平方公尺消耗多少千瓦的電,消耗越少的房子當然它的自然對流就做得比較好,這樣才是真正的綠建築。至於要怎麼測量呢?很簡單,只要與台電合作在家裡的電錶上設置檢測工具就可以做出來了。第二個是絕對不能用行政審查來定義綠建築,我不認為使用綠建材才是綠建築,而是應該回歸整合設計,比如說通風,除了7-9月台灣比較熱的天氣以外皆採用自然通風,冷氣空調只服務於機器設備,做好真正的節能省電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綠建築。總之關於綠建築的規範,我認為基於學術宜多元認證不能以行政來定終生、更不能只用一派的學術理論即立法來當作評定標準。日後將無法與世界接軌。
讓6.jpg
▲適當的開窗規劃才能保持自然通風 (圖片來源:http://homedesignlover.com/)

追求綠建築雖然是一種趨勢,但不是價格昂貴就是好的綠建築。消費者需要有一個觀念 ,不是越貴就是越好,需要審慎選擇。一個厲害的建築師能夠事先利用軟體幫客戶進行測試 ,就算用普通的玻璃來做規劃 ,也能讓客戶買到一個低廉價錢又高品質的享受 。

(照片、資料提供:施正之建築師事務所)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