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高雄85大樓旁的市立圖書館總館,開館至今儼然取代85大樓成為高雄市的新地標,市政府計畫為市民打造一座經典卓越的新總圖書館,所以突破以往傳統的國內甄選,特別採用國際競圖方式,吸引來自荷蘭、美國等全世界各地的設計精英提案,經過激烈的評選,最終由知名建築師劉培森以「樹中有館,館中有樹」的建築文化地標,獲得所有評審一致票選通過。
而這座特別的地標建築也創下六項「第一」,包括全世界第一座懸吊式綠建築、擁有全球最大懸吊景觀中庭、全球景觀穿透性最高的圖書館、全球首座挑高7.5公尺無柱遮蔽式廣場、全國首座全方位系統建築、和全國最具功能彈性建築物。
為何要設計一個懸吊式結構的圖書館,其實是向許多具有實務經營管理經驗的專家及館長請益,了解彈性使用及安全管理的需求重要性後,才開始發想此特殊結構建築規劃構思的;我們都知道,圖書館裡是放置了許多書櫃的,若是採用傳統樑柱結構設計,必然會有許多視線的遮蔽並限制了大部分家具擺放形式;但若是改採鋼棒懸吊式結構,不僅柱子不見了,而且所有的平面格局也都自由了,可以隨營運管理需求達到最佳的佈置。
另外,為何要設計一個擁有書與樹閱讀環境的圖書館?因為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一般民眾在家上網就可以蒐尋閱讀到許多的訊息,似乎沒有到圖書館查看資料的必要,其實不然,圖書館吸引民眾的是空間的氛圍,如何讓人們能感受到不同以往的圖書館,也是市圖重要的課題之一。設計者多次走訪高雄,在炎熱氣候的體驗中,深深感受到「大樹下閱讀」悠游自在的舒適感,所以將大樹引入建築物之中,期待能在圖書館內創造出綠意盎然的大自然環境,為高雄市民提供一處更優質的閱讀、休憩及藝文交流場所。
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的誕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充分展現政府對知識與文化的投資。擁有書與樹閱讀環境的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不僅是一座知識交流、生活休憩、藝文消費的有機共構平台,更為高雄市塑造了一座優質的文地標化。
設計概念:一座有機的學習交流平台
一、彈性使用的極簡空間
圖書館的「空間彈性隔間」是配合室內階段性功能變更不可或缺的實用要素,因此在大型樓板上,僅於四個端角設立結構服務核,以懸吊樓板的方法將傳統的結構柱轉換成鋼棒,大幅提升內部空間的穿透性及彈性功能,並增加使用面積。
二、天候因素的環境考量
①高雄市位於北緯22.4度,屬於亞熱帶氣候,夏天非常炎熱,若無遮蔽的戶外空間,白天幾乎無法活動,因此我們將千人劇場配置於一樓氣溫較涼爽的半戶外川堂,藉由盛夏西南季風的煙囪效應,將氣流由川堂引進四個端角垂直管道,再由屋頂排至戶外,加上水霧設備降低氣溫,使得白天或夜晚皆可舉辦活動,有效提升了劇場及週邊廣場的舒適性及實用性。
②東西兩側綠色走廊種植大量樹木,並配置沿著步道的景觀水池,創造樹蔭下親切尺度的散步休憩環境,連結社區造福民眾。
③圖書館西、南兩側設4.5公尺深的叢林陽台,除了能遮蔽中午及下午陽光的直射外,更可隔絕噪音與熱能,創造優質的綠化閱讀空間。
三、自然原理的節能運用
①圖書館各層中央區位設置一座空中庭園,一方面營造綠色環境的恬靜氛圍,二方面引入大量自然光源、節省能源,三方面我們藉此戶外庭園加強空氣對流,促進室內空氣流動與循環,達到自然通風換氣效果;當戶外氣溫低於26℃時,即可關閉中央空調系統,節約能源並確保閱讀環境的舒適品質。
②全館採樓地板管線流通系統,中央空調經地板下的送風渠道,由下而上送風,僅供應兩公尺高人體舒適度的室內空調,節省了傳統風管的造價,也節省大量空調的虛耗。
四、藝文消費的平台建立
屋頂花園預留與二期工程銜接界面,增進圖書館、書店、賣場的人潮交流,達到社區互動與資源共享目的,並且可藉由草坪舖面做為下一樓層的自然環保隔熱材,減少能源耗損。
建築設計的特質
①模矩系統從空間、結構、設備、燈具、傢具到指標,相關尺寸都建立 在整套系統架構下,便於維護與空間彈性整合。
②建築風格極簡、透明,與時俱進的內涵,呈現出時尚的多元化風貌。
③懸吊樓板式的結構設計,可增進各樓層的視覺穿透性及地面層無柱空 間的流暢感。
④建築物南側、西側景觀陽台的密植樹叢,提供遮陽隔熱的天然屏障。
⑤建築物中央藉由巨型天井,將自然光源及綠意,有效引入各樓層。
⑥挑高6.6公尺的一樓半戶外廣場,增加自然風的流動,創造舒適的環 境,讓全天皆可吸引各類型團體活動的聚會使用。
⑦圖書館內部各樓層垂直關係的視覺穿透性高,便利入館民眾空間,引 導積極參與館內活動。
⑧全館採綠建築的節能、減碳設計理念。
圖文提供: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 文字整理:王芊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