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智慧化是必然之路(三)
iBT數位建築雜誌 iBT數位建築雜誌 發表於2016/09/17

二大觀念值得借鏡


充分回收   永續利用 

何明錦有感而發的說,很多人以為要達到智慧化的能源管理,必須花大錢另外引進太陽能、風力等再生能源,其實不然!由上述的案例可發現,將既有的廢水、餘熱、削壓、位差妥善回收、轉換,也可以變成好用的「再生」能源,形成電力,而且成本很低,真正實踐「永續利用」的節能真諦。


共同參與    異業合作

日本及韓國在推動智慧城市方面,皆採「由上而下」方法,由中央政府評選地方都市為實施示範點,再由各都市地方政府結合民間 企業進行智慧住宅及社區開發,並透過住戶參與驗證實驗,發展出新商業化模式。


此外,他們也多採異業合作共同推動方式,包括:建設公司、不動產公司、ICT 公司、家電公司等,共同合作提出創新型態服務, 並發展出新的商業模式,提升企業競爭力。未來我國「智慧化居住空間產業聯盟」,可參考日本及韓國之推動經驗,加強試點經驗與異業合作,有助於未來帶動創新型態的建築,與推動周邊相關服務的新商業模式。 


而要讓最下游用戶有感,「使用可視化」、「制度人性化」則是不可或缺。多運用資通訊設備提供更具體的量化資訊與視覺化情境,同時設計更彈性靈活的獎勵措施和行銷活動,讓用戶願意共同參與、規劃智慧化管理模式,如此一來,智慧綠建築將可望會有更顯著的推動成效。


6.png

圖片提供: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國內綠建築成效與法治化驚艷全球


建築綠化、智慧化已是不可逆的未來趨勢。全球政府都將此列為 重點發展政策,目前已有 26 個以上綠建築相關評估系統。


台灣是全球第 4 個推動綠建築標章制度的國家,同時也是全世界第 1 個特別針對高溫、高溼氣候的評估系統。在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的推動下,目前所有 5,000 萬元以上的公有建築物均需申請綠建築標章,未達 5,000 萬元的公有建築物亦須通過綠建築標章當中的「日常節能」和「水資源」指標。 


除了公有建築形成帶頭作用之外,民間建築的申請案件原本在 2000、2001 年只占總申請件數的 4% ~ 6%,但截至去年底,已經達到 28%,有了 突破性的成長!


國外參訪團對於台灣政府如何能將綠建 築法制化,以及累積這樣的推動成效紛紛 留下深刻印象。若以人口密度來說,台灣推動綠建築標章的成效可算是全球之冠。 


智慧綠建築並不遙遠


何明錦強調,智慧綠建築要推行成功,普及化、庶民化是重點,要讓出資的建築 業者與使用者都覺得這是務實可行的,所以產品模組化是關鍵。


在技術上,ICT 產業一向是台灣的強項, 因此國內相關設備已具備一定的品質,目前正致力朝向硬體模組化、系統雲端化的方向邁進,一旦這部分更加成熟,相信將有助於建築業者輕鬆跨入。


事實上,根據內政部統計,不論是想做 到哪一種等級的智慧綠建築,其投入成本 最低為 2%,最高也不超過 7.8%,相較於其他動輒 15~20% 的土建成本,佈建智慧 化設施,更是划算的投資。


而在行銷推廣上,若是從安全面著手(例如建置門禁系統、瓦斯遮斷閥…),對用戶來說則是最需要、最有感的投資。 


最近,由台灣智慧建築聯盟發起組成「亞太地區智慧綠建築聯盟」(APIGBA),未 來將與中國、韓國、香港與新加坡等地, 就智慧綠建築暨相關評定標準的推動狀況 密切交流與觀摩。何明錦相信,這是與國 際接軌的好機會,也有助於台灣在發展智 慧綠建築的成效上再創榮景。


原文出處:《iBT數位建築雜誌》2014年秋季號  No.04  撰文:邱海棠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