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候丕變,建築界不停思索,如何跟自然界和平共處。那麼,照明設計呢?
白晝耀眼的玻璃帷幕,夜晚絢爛的照明投射燈,摩天大樓的美,卻令候鳥或海龜迷失方向,找不到適合生存的居所。夜裡閃爍的燈光,也影響了飛蛾及夜行昆蟲的方向感,仰賴牠們傳播花粉的花種竟因此難以繁衍。
美國芝加哥「Big John」摩天大樓(John Hancock Center)自從關閉景觀照明之後,每晚可以拯救 1,500 隻鳥類的生命!令人動容又慚愧,建築外觀需要這麼亮嗎?
從美國太空總署(NASA)衛星拍攝的圖片當中,可以發現到,國家經濟文明愈發達、光害也就愈嚴重。「人造光害」漸漸被視為世界公害,因為它對星象、自然生態、人類健康、生活品質已形成負面影 響,國際間已開始重視光害的嚴重性。
全球光害衛星圖(來自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燈光 90% 為外星人導航?
去年,袁宗南教授漫步在紐約中央公園,從霧濛濛的景色中, 發覺到燈光高達 90% 反射到天空,只有 10% 映照在建築外牆。 他打趣道,燈光大多投射到天際雲端,以後必須搭飛機才看得到星星了。
台灣的照明設計也不遑多讓,五光十射的電子看板,對路人來說 一點也不友善。這些所謂的「光害」,大部份來自低效率、非必要的人造光源,就是人類過度使用照明所致。這又為環境帶來哪些嚴重的危害呢?
1.破壞生態: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林憲德專書指出,光害日益嚴重,首當其衝的是自然生態!動物一旦受到光害影響,活動能力包括辨位、交流、繁殖就產生負面影響,甚至導致某些物種在地球上消失。
2.危害安全:即便大白天也會出現「反光公害」,高反射率的玻璃帷幕常反射出藍天的影像,導致飛鳥誤闖玻璃而亡,甚至會影響交通安全而釀成車禍。
3.星光黯淡:生活環境當中,最顯而易見的光害問題,就是城市星光黯淡,這點再從天文學的角度來看,許多宇宙觀察的相關研究將受到衝擊。
4.有礙健康:更甚者,光害也使得人類健康堪慮!美國康乃迪克大學癌症流行病學家發現,歐美工業國家乳癌發病率偏高,可能與夜間照明有關。不僅如此,夜間光線還跟心臟病、肥胖症、憂鬱症有關,即使夜燈非常微弱、僅 90Lux,也容易引起頭痛、疲勞、 焦慮,對情緒產生不利影響。
為了降低光害污染,世界各國提出的解決方法不勝枚舉,例如許多保育人士與北美幾個城市合作,在候鳥遷移期間盡量關掉不必要的光源。但是為了安全、工作等基本需求,我們不可能完全熄燈,該如何讓採光「用在刀口上」呢?
穠纖合度 有控制,才能節約
除了傳統建築工法之外,科技應用無疑是上上策。「數位建築」之所以蔚為顯學, 正因為人們可以運用科技,將建築機能提升到更佳狀態,尤其照明規劃可以揉合更多創新的科技元素,例如光照計、人感偵測、電動窗簾等,讓室內照明調整到最精確的刻度。
照明科技應用上,袁宗南教授提出「設計方法論」,將照明迴路控制交由電腦排程,因應各類建築空間的使用需求,從建築外觀、路燈、植栽等不同的照明區域, 規劃一個個燈光迴路,這是「因地制宜」。
另一方面是「順應氣候」,一年有四季, 四季有廿四節氣,日有晨昏,寰宇各地日出、日落時間也有所不同,照明如何順應環境變化?上午 6 至 10 點日出而作、夜間 7 至 9 點日落而息;夏季,北部的光照受到午後雷陣雨影響,室內照明亮起;而南部的日照時間特別長,那麼景觀燈就比北部 晚個幾分鐘再開。
如此精確而細膩,跟著氣候環境與時間的變化隨時調整,才能節約燈光、避免不必要的光害,也才能真正達到節能!
原文出處:《iBT數位建築雜誌》2014年秋季號 No.04
口述:袁宗南 撰文:游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