瑠公圳舊址復原及小椰林道段渠道景觀工程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 發表於2017/01/30


設計單位:AECOM         

Daylighting of LiuGongZhen Channel and the Campus Planning for Little Palm Boulevard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esign:AECOM        


108 1.jpg


瑠公圳原為臺北盆地中重要的農田灌溉管道。在日治時期開始,隨著市區改正,城區發展的影響,逐步轉為暗渠,或成為排水排洪的一部分,或荒廢填平。隨著環境意識的抬頭,與對城市開發理念的更新,瑠公圳的開蓋與復原從上世紀末以來一直是城市環境熱議的話題。


臺大農學院最早於 2001 年就希望依原瑠公圳水路(臺大段)親水空間進行水域復原,並且和舟山路開放空間進行整體規劃。2014 年臺大開始規劃挖開小椰林道排水暗渠,由補充水源沿小椰林道流入醉月湖,以營造兩側之景觀及休憩場所,水源源自引流舟山路南側之農田灌溉水、館舍改建後中水道系統放流水、雨水貯留利用,以及將醉月湖之蓄水以抽水機抽送至生態池, 再經小椰林道水路流回醉月湖。


1484118703247826.jpg


AECOM 對本案的整體設計構想來自「稻禾上的露水」,我們稱為平行葉脈傳送計畫,這個規劃更大的意義,是我們有機會可以重新檢視,原為瑠公圳大安支流的排水渠在開蓋之後,與小椰林道之間的關係。它是一個校園空間再整理,建築側面空間的活化,景觀空間的塑造與水資源利用的多重整合; 讓小椰林道由原本一個以車行為主,建築側向面對的一個單調空間,轉型成為以人為本,結合水景的一個校園軸線。


1484118746602096.jpg

稻禾上的露水─平行葉脈傳送計畫

水圳原有的功能乃做為農業灌溉,小椰林道及水圳如同稻禾般,稻禾葉的平行脈,輸送著水分及養分,亦如小椰林道對於水資源、動植物、人流、自行車傳遞著;一漥漥的水塘及廣場,如同稻禾上的露水,滋養活絡著大地。


1484118877485358.jpg

除了新店溪的原水的引入,儲存與循環利用,再加上校園已有的筏基水和醉月湖水,以及未來將導入的建築中水回收,充分的整合運用,打造一個優質健康的水環境。


1484118903360756.jpg

檢視現有環境,如藉由小椰林道與椰林大道串連,形成校園另一軸線, 讓失落空 間串連,景觀設計融合, 活絡周邊景觀,增添更多以人為本的環境規劃與設計。


1484118919496397.jpg

藉由小椰林道線性空間印象的改造,與橫向空間串聯。另轉換校園中原建物面向的配置,將建築物「側面空間」活化再造,增加活動及停留場所及更多綠色空間。


1484118941348149.jpg

在保存現有植栽狀況下,對目前線性空間進行梳理與改造,結合水景, 形成多區塊的休憩空間。 車道縮減,加大自行車與人行道的利用, 最終打造無車的步行環境。



1484118975262004.jpg


cats.jpg

利用道路兩旁的雨水花園收集地表逕流,透過植栽滲透等方式對污水進行過濾。水流經暗管再排到生態窪地,保存水資源。 另雨水直接落入生態窪地,亦為水圳注入水源。


1484119162721805.jpg



原文出處:《Landscape景觀》2016 I

landscape景觀20161封面.jpg



延伸閱讀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