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阻止機車入侵人行道?—增設停車彎並善用物聯網3/3
方寸文創 方寸文創 發表於2017/06/20

運用科技偵測車牌號碼 有效加強嚇阻


從以下兩個國外案例中,臺灣能得到什麼靈感?


在美國加州,有「矽谷首都」之稱的聖荷西(San Jose),正運用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科技打造智慧城市。當地政府於二○一五年五月與民間廠商達成合作協議,在市中心一百四十八座路燈的頂端裝設感應器。這些感應器的體積,就跟一般的網路數據機差不了多少,但功能可大多了—除了可作為無線網路(WiFi)熱點、可替政府蒐集交通數據、可察知附近槍擊發生並通報警方、可偵測地面變動並發出地震預警之外,還可以感應街上的物體動作,並在附近人行道與馬路皆淨空的情況下關閉該盞路燈。


在以色列,特拉維夫(Tel Aviv)為抑制私家車輛的使用,在繁忙的道路上保留了一條專供公車、接駁車、計程車與汽車共乘者使用的專用道;至於私家車輛的駕駛人,若沒耐心塞在車陣中,倒也可以使用這條專用道—只是口袋要夠深—這條專用道的瀝青暗藏玄機,其內埋有感應器,可偵測私家車輛的車牌號碼,並自動從駕駛人的信用卡帳戶中扣款,扣款費率則依該道路當時的交通繁忙程度而有所不同,以價制量。


我們可以看到,感應街上的物體動作,以及偵測車牌號碼,這兩件事在技術上都已經是可行的了。


如果,感應器可以再做到下列三件事:1.分辨馬路與人行道的不同;2.「感熱」以分辨機車、自行車與身障人士電動代步車的不同;3.「感速」以區別機車騎行或牽行—那麼,機車要是從馬路進入人行道範圍內,牽行無妨,一旦開始騎行,其車牌號碼就會被偵測並傳送給警政單位,以便開罰。


臺北市政府資訊局於二○一五年九月表示,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將採取「探究基層民眾需求作為規劃基礎的由下而上(bottom-up)的決策模式」。有安全順暢的人行道可走,沒有機車上來搶道、阻道,這豈不就是無法時時刻刻以汽車代步的基層民眾每天踏出家門後最基本的需求?


從低科技的停車彎增設,到高科技的物聯網運用,成本都不高,效益卻可以很大。


_1390122.JPG


原文出處:我們值得更好的城市

作者:邱秉瑜  

出版社:方寸文創

方寸文創FB:https://www.facebook.com/ifangcun/

作者邱秉瑜FB:https://www.facebook.com/bingyu.chiu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2721


我們值得更好的城市_正書封_行銷用_v2(含上光).jpg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