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作檯燈的發展看燈具的變化1/5
台灣區照明燈具輸出業同業公會
發表於2017/05/22
文、圖⊙潘炯丞/明基電通照明產品事業部
工作檯燈這樣的燈具形式從一九三零年代問世之後,其材料與結構的應用在設計師與工程師的 創意巧思之下,不斷推陳出新。在材料上,不論是鐵材、銅合金或是鋁合金等各類金屬,或是木材、塑膠等材料,甚至是紙類都可以被應用在燈具設計。在結構上,則有燈臂加上轉軸、或是金屬蛇管等等不同的形式,即使是燈臂加上轉軸這種最常見的形式,設計師們也設法使用了彈簧、鋼索或是其他有趣的機構來搭配連桿設計,創造移動自如且風格獨具的形式。
(Source: twelvetwentyseven.wordpress.com)
▲英國品牌 Anglepoise 在一九三零年代推出的工作檯燈,其彈簧與連桿的結構設計沿用至今。
然而,在材料與結構的推陳出新之餘,作為檯燈 最重要的部分–光的設計,卻是一成不變。對於使用白熾燈泡的工作檯燈而言,燈頭就是一個近似錐狀的反射罩罩著燈泡。這樣的設計用來讀本書大概夠了, 事實上在標準規格的燈泡限制之下,工程師與設計師能做改變的也不多,全周發光的燈泡很大程度限制了光學設計的自由度。回顧歷史上的幾次燈源進化,不論是1938年螢光燈管的發明,或是1959年鹵素燈的出現 ,並沒有根本地改變檯燈的光學設計方式,全周發光的光源套上一個半截的蓋子作為反射罩,仍是光學設計的基本結構,直到LED光源的出現,才開始改變這一切。
(Source:advintage-design.blogspot.com)
▲設計師 atelj Lyktan 於1973年設計的檯燈,採用螢光燈管加上半截反射燈罩的架構。
原文出處:台灣照明雜誌2016秋季版
其他文章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