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作檯燈的發展看燈具的變化4/5
1495676626381564.jpg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過去幾年我們常常談到智慧照明(Smart Lighting) ,但更佳的切入角度或許是人因照明(Human Centric Lighting)。狹義的智慧照明談的是藉由無線通訊的技術與各類感應器,讓燈具變得更聰明、能做更多事。 但是,到底要做那些事呢?使用手機APP讓LED作出七彩變化嗎?還是用燈光的明滅閃爍來提醒你忘了關瓦斯?科技可以幫我們做很多事情,但這些事情最終能不能進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是得取決於它有沒有滿足人們的需求,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

這個需求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感性的,可以是生理的 、也可以是心理的。人因照明所討論的,就是人們對於光的需求。除了節能的需求之外,它還包含了光線 對工作效率的影響、對於視力的影響、以及對於心情的影響。回歸人類對於光最初的感受,那是來自於對自然的體驗。大自然的光是動態變化的,從晨曦到正午烈日再到夕陽,自然光的色溫與亮度一直在變化。人類作為自然的一部分,身體的運作也一樣受到自然光的影響,白天較高的色溫讓我們充滿精神,而傍晚偏暖的色溫減低了藍光光譜對於褪黑激素分泌的抑制 ,提醒著身體是該休息的時候了。可是,一直以來的人造光卻不是這樣的,白熾燈、螢光燈或許可以調整亮度,但它們的色溫總是固定不變的,當然,它們的光型更是難以動態調整。直到LED的出現,如今燈光設計師與工程師終於可以靈活地讓單一燈具模擬自光線的動態變化,不論是亮度、色溫、或是光分佈的形式。

這樣的調整或是動態變化可以帶來怎樣的好處?針對傳統的紙本閱讀,有研究發現較高的色溫可以增進視覺敏銳度(visual acuity)。另一方面,也有調查指出較低的色溫可以使用在美術或音樂教室裡激發學生更多元的情感。同時,臨床實驗則證實照射較高色溫的光線會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進而影響睡眠。因此,一盞具備色溫調整功能的檯燈,可以讓使用者在不同的閱讀情境下調整色溫,例如: 發憤圖強時選擇較高的色溫以便專心唸書;就寢前的輕鬆閱 讀則選擇溫暖的黃光以便順利入眠。

此外,人們一天的作息會有精神旺盛與安靜沉寂的韻律變化,能夠動態改變發光強度與色溫的照明燈具或是系統,將可以更貼切地配合或是調適這樣的韻律。歐司朗就曾經在 2011年做過實驗,讓一群受測學生連續六個星期在上午期間進入具有高色溫光線的教室裡上課,他們稱這樣的照明為生物最適化照明(biologically optimized lighting),其目的是試圖改變該群學生的生理週期,使其在上課期間更加專心。之後進行的對照測驗裡發現 ,相較於使用低色溫照明教室的學生,高色溫教室裡 的受測者擁有比較好的專注力與認知表現。


原文出處:台灣照明雜誌2016秋季版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