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專業知識】認識片狀防水材料

此類的材料係指防水材料已在工廠製成薄片(膜)狀,然後在工地再以各種之膠粘劑或方式,將防水材貼著於防水部位之材料。其材料約可分為以下數種。
a. 油毛氈:
油毛氈俗稱黑紙,是以紙類浸濡瀝青並被膜後,使其達到不透水性之防水材料,其使用歷史最優久,且由於其可以作多層重疊張貼,因此在日本,在把原使用紙類作為油毛氈之基材改為抗拉良好之不織布後,已是使用量最多,且是信賴度最高的防水工法。但由於施工時須使用高熱熔融瀝青,故較具有臭味及工作危險性。台灣近年來已漸少使用。
一般現場施作以2層油毛氈3層瀝青(俗稱5皮),或3層油毛氈4層瀝青(俗稱7皮)為主(如圖2-20所示)。
b. 自粘性橡膠瀝青防水氈(膜):
台灣目前市面所採用的自粘性橡膠瀝青防水氈(膜),多採用下圖2-21之形狀,表面鋪有一層PE膜,再以橡膠瀝青當粘著劑,粘著於PE膜之背面。本產品由於施工上不需加熱且施工方便,近年來使用量頗多。但在台灣因常以單層施作,失敗率亦相當高。
c. 烘烤式(俗稱熱熔式)改質瀝青防水氈:
以經改質後之瀝青為主材料,並於防水氈之中間夾入不織布等之補強層。一般之厚度在2.5㎜~5.0㎜。施工時是以瓦斯噴火器,將成卷之防水氈之表面烤熔後,以熔化後之改質瀝青為粘著材,再滾壓防水氈粘著於地面之施工法。此種工法在國外及國內,使用量已漸漸增加,雖然成功率相當高,但施工上應注意事項仍多,否則亦會失敗。
一般現場之施工有單層或2層以上之施工。
圖2-22烘烤式改質瀝青防水氈
原文出處:《自家漏水怎麼辦》
作者:謝宗義
出版社:WTA台灣營建防水技術協進會
其他文章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