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盆地效應對建築的影響

發布於 2016-01-21 • 更新於 2016-06-27

根據地震觀測站的資料分析,臺北盆地外緣的陽明山、新店等山區,地表震動週期為0.3秒~0.5秒,盆地內的地表震動週期為1.2秒~1.6秒。造成週期差異的原因,在於盆地內鬆軟深厚的沉積層,使長週期的震波顯著放大, 形成盆地效應。


臺北盆地內,樓高12層~16層的建築,自然振動週期正好介於1.2秒~1.6秒之範圍,容易與盆地效應形成共振。 所以國內的建築法規,針對臺北盆地,特別提升十多層樓建築物的耐震設計標準。至於顯著的地標臺北101大樓, 大樓基樁貫穿沉積層至堅硬的地盤上,而且大樓的自然振動週期約為6.8秒,所以不會與盆地效應形成共振。


1453257816126769.jpg

臺北盆地地表震動能量分佈圖



影片來源 :東森電視台「臺灣的動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