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技術及防蝕技術專題:台灣的熱浸鍍鋅產業現況1/2
台灣熱浸鍍鋅工作的推層
台灣的熱浸鍍鋅發展至今46年,協會成立至今也才16年但早在1985年即開始推厝工作,積極辦理所討會丶工廠參覬等,雖然當時鍍鋅槽仍不大但總希望把熱浸鍍鋅的優點丶好處介紹給工程師丶政府單位。
1989年成立中華民國熱浸鍍鋅防蝕技術妍究基金會一方面推行工作,一方面作學術趼究並協助政府修訂熱浸鍍鋅國家標準。當時最大鍍鋅槽仍為10,500mmxl,OOOmmxl,200mm,但已把推廣工作鎖定在銅橋及鋼筋方面,並邀請國外專家學者至台灣協助說明,於1991年終於出現了第一座道路熱浸鍍鋅橋梁(SRC結構,銅構800噸、銅筋1,500噸),如圖3所示 ,並於1996年成功推出大量熱浸鍍鋅銅橋,如圖4所示。1994年推動大型鋼橋(大於鍍鋅槽)採用熱浸鍍鋅處理,如圖5所示。
台灣歷年來之熱浸鍍鋅橋梁(含人行陸橋)重量,如圖6所示。推濱工作除鋼橋外,一般工程也積極推厝,並於1991年舉辦第一屆亞太地區熱浸鍍鋅會議,希望借重國際會議的資料讓政府單位了解熱浸鍍鋅的工法及重要性。當時,已得知台灣塑膠(股)公司即將在離島地區投資煉油廠及石化工廠,並積極透過政府與工業局於1992年合辦離島工業區防蝕講座,成功採用熱浸鍍鋅超過30萬噸,如表l。圖7'為2003年至今熱浸鍍鋅使用量。
熱浸鍍鋅市場
台灣是個島嶼,面積36,000平方公里,本身缺少自然資源及礦產, 但擁有大的煉鋼廠及型鋼製作廠,可自國外進口礦砂生產銅板、銅片丶銅棒、盤元丶鋼筋丶型銅等。2015年,台灣鋼鐵產量為1,437萬瀬,在世界產量排名為第10名,而且台灣位於地震帶及政府推廣綠色產業,故工業丶電子廠房絕大多數為銅結構物,而橋梁丶住宅大樓也朝鋼結構或SRC建造,致使台灣每年擁有110萬噸的鋼結構生產能力。
台灣有強的鋼結構生產能力及技術,但台灣地理因素環境腐蝕嚴重,以致初期成本便宜的油漆已無法滿足鋼結構及業主的要求,且台灣邁入已發開國家,人力需求市場已改變,對於日後的維修是一大問題, 所以熱浸鍍鋅的防蝕正是可解決台灣鋼結構容易生銹的問題。台灣每年批件式熱浸鍍鋅約有30萬噸,如圖8所示,其中H型銅類約有100,114噸達總市場的33%,這些也就是大多用於一般工廠及石化業工廠之結構。另外,從圖9鍍鋅產業別來看也是一樣,在土木建築方面佔大多數約為24%,多屬於工廠或石化業結構。另外,台灣在扣件方面也有很好的競爭力,所以很多扣件是經過熱浸鍍鋅後再銷往世界各地。
這些扣件有普通螺栓、ASTMA325螺栓、17<創造熱浸鍍鋅文化· 維謾台灣有限資源)Galvanizing Association(&曇e@8.8級螺栓丶10.9級螺栓丶鐵釘丶自攻螺絲、尖尾螺絲等,如圖10及圄n所示。每年熱浸鍍鋅扣件外銷量約有17,000噸(含鐵釘300噸)。
圖1台灣熱浸鍍鋅廠商的生產線分布 圖2台灣鍍鋅槽數量
圖3台灣第一座道路熱浸鍍鋅橋梁 圖4台64線中和中正路立體交叉工程 6,958噸
圖5大型熱浸鍍鋅鋼橋推厝 圖6台灣歷年來之熱浸鍍鋅橋梁
圖7台灣歷年熱浸鍍鋅使用量
圖8台灣2015批件式熱浸鍍鋅使用量 圖9運用熱浸鍍鋅之產業別
圖10熱浸鍍鋅鐵釘及自攻螺栓
原文出處:熱浸鍍鋅雜誌第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