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震發生次數相當頻繁,並常有強烈地震發生。尤其在921大地震後,政府及民眾意識到建築物的耐震能力相當重要。但防震建築種類繁多,究竟該如何挑選呢?現在就跟著專門提供正確買屋租屋資訊的「賣厝阿明」一起來了解吧!
重點1:選擇921震後興建建築
921大地震後,1999年公告修正之「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與解說」所設計的建築物已有相當的耐震能力,之後亦逐年修正,對於抗震要求更嚴格仔細,因此在921地震後申請建築執照興建的建物,已提升建築物的耐震能力,重新制定抗震係數與抗震標準,抗震設計確實較有保障。
重點2:注意抗震等級 免震>制震>耐震
在921地震後申照興建的建築,只要符合法規規範、達到規定抗震係數,一般來說都可稱為抗震(耐震)宅,而為吸引購屋族,許多建案主打制震(減震)、免震(隔震)等建材,制震較便宜,受多數建商使用;免震效果最佳但成本高、工法困難,台灣一般制震設計已有相當品質,但免震工法尚未成熟,仍需取經於日本、歐美各國,因此造價相當高昂。
重點3:有抗震設計≠有抗震效果
制震、隔震設計在抗震上確實可較加分,但並非有使用即可,必須要有一定的量才能發揮抗震功效。不論是制震或隔震,日後管理維護與換修均要考量注意,購屋前應向開發商確認各項抗震設計細節。
重點4:挑選信譽建商、營造商
購屋可觀察建物是否採鋼筋、鋼骨或鋼筋混合鋼骨之建築方式,除可要求看「耐震標章」之外,選擇有信譽的建商或營造商相當重要,除了較有周全的技術規劃之外,萬一有任何問題發生,品牌建商解決問題的誠意及能力都多一些,對消費者較有保障。
重點5:避免挑選大L、T、U型社區
觀察歷年來震後災情,大L、大T、大U型社區倒塌風險最高,一旦遇到大地震容易產生平面扭轉效應。
重點6:觀察外觀有無45度斜裂縫
房屋結構可由「房屋登記權狀」中一覽無遺,但除了登記權狀中可以略見端倪之外,對建物本身必須以肉眼觀察並輔以包括周邊環境的客觀條件,才能將風險降到最低。可於大樓四周走一圈觀察,若樑柱牆出現45度斜裂縫或嚴重磁磚掉落,代表建築抗震性較低,需多加留意。
掌握6大重點,便能小心避開無防震能力的建築,讓你的人身安全獲得一定的保障!
圖片、資料來源:賣厝阿明
賣厝阿明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bhouse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