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咖啡店重生的日本建築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發表於2018/09/03


一青妙什麼時候去台南.jpg

文.圖/一青妙


 台南有很多咖啡廳。明明是座古都,卻充滿現代的氣息,這個特色或許會讓有些遊客感到很意外。在台南街頭漫步,隨處都可看到大大小小的咖啡廳。

 以西式早午餐或是下午茶為主體的咖啡廳不在少數,菜單也大同小異,而且,新的咖啡店一間著接一間的開,不禁讓人擔心起「市場需求真的有那麼大嗎」?

 其中,有一些咖啡廳是翻新日治時代的民宅。起源是日本,風格是西式,再加上台灣人的巧思和點子,營造出不可思議的空間感,待在裡頭感覺非常舒適愜意。像這樣的咖啡廳分布在台南的大街小巷內。我每次到訪這樣的咖啡廳,總是會忍不住發出讚嘆聲,心想:「台南,還真是有趣啊!」


b_illust_64_0M.jpg


 我的台南咖啡廳巡禮,就從正興街開始,那裡聚集了許多非常有個性的店舖,其中有家紅茶專賣店「IORI TEA HOUSE」是掀起台南咖啡廳熱潮的先鋒;也有人說正興街之所以會變得有名,其中一個契機就是這家店。


 店主是一手打造台南知名民宿「謝宅」的謝文侃。他出生於地主家庭,在五個兄弟姊妹裡面排行老么,很早就開始在台南經營民宿,並且相當成功。接著,他又把腦筋動到茶店上,「IORI TEA HOUSE」是改裝歷史超過半世紀的民宅,入口的玄關處是雙扇門的設計,把手是黃銅材質,一走進店內,和洋折衷的高雅空間,瀰漫著大正浪漫的氣息,昏暗的照明更增添了復古情調。


 比起咖啡,我更偏愛紅茶。於是,我點了伯爵紅茶,還有招牌的水果鬆餅和布丁,味道都很出色。


 像這樣供應美味的甜點,氣氛沉穩又舒適的咖啡廳,從正興街步行約二十分鐘的地方,還有一家西式點心頗受好評的「KADOYA」喫茶店。入口處的招牌上寫著日文字「カドヤ」,彷彿讓人置身昭和時代,好像一打開咖啡店的門就會被香菸裊裊圍繞。但是,台灣現在也全面實施室內禁菸了,因此這般情景僅止於我的想像中,事實上並不會發生。


 翻新日本風格的木造平房,內部裝潢和外牆使用的磁磚很高雅,散發著閑適的氛圍,讓人可以自由自在的在這裡消磨時光。


 以老屋改造的咖啡廳當中,我也去過比較早期就開業且遠近馳名的「鹿早茶屋」(現已歇業)。因為位在狹小隱密的巷弄裡,所以費了一番功夫才找到,但是走進店內,已經有不少顧客在享受悠閒時光了。


這是兩層樓的洋館建築,入口處是木製的雙扇門,帶點西洋風格,一旁掛著的店招牌是毛筆字體寫成,有種「和中折衷」的感覺。一樓是洋式桌椅的座位,二樓則是鋪設榻榻米的寬敞空間。


 這棟戰後建築物約有六十年歷史,融合了台灣風情、和風以及西式元素,彼此互不干擾的協調感,打造出怡然舒適的空間。


 台灣的咖啡廳在內部裝潢或擺設上,常因為太貪心而顯得過猶不及,令人惋惜。但是,上面介紹的這三家則不然,應該是因為他們在改建時,都考慮到風格是否與老屋相符的緣故吧。之前我若有似無的感覺到這幾家店的氛圍有異曲同工之妙,直到最近我才解開心中的疑惑,原來這幾家店的設計出自同一人物之手。


 那人個性內向害羞,因此沒有公開本名,不過由於他姓金,又很喜歡日本的藝術家岡本太郎(一九一一∼一九九六年),所以有個綽號叫金太郎。聽說鮮少在公開場合露面,我只好拜託共同友人的牽線,在半強迫之下,他總算答應讓我登門拜訪。


 我想像的金太郎,是個身形瘦長,可能有點神經質的人,沒想到出現在眼前的是臉上掛著微笑,感覺很平易近人的男子。


 一九七六年在新竹出生的金太郎畢業於美術科系,他曾經在台南的正興街開了一間「リンゴ(蘋果)素食料理」,約莫五個人就坐滿、感覺像是路邊攤一樣的小型店面,味道頗受好評,隨時都客滿的狀態。可是,因為生意太過興隆而忙不過來,所以顧客之間出現這樣的聲音:


 「明明是顧客,可是吃完必須要自己動手洗碗。」


 「如果心情不好還會向客人發怒的恐怖老闆。」


 最後,由於金太郎實在太累了而突然歇業,這家店從此成為傳說。


 「喏,這是炒泡麵。」我的午餐就是由金太郎親自下廚做的這道特別料理,也是蘋果素食料理店的隱藏版人氣美食,味道感覺就像在日本的祭典活動裡經常在路邊攤吃到的日式炒麵。


 金太郎是個聰敏靈活而且堅持的人。因為受朋友委託,所以他親自參與店鋪的改造工程和內部裝潢,而靈感就是來自於那些從舊書店買來的照片集。舉凡《Restaurants of PARIS》、《EUROPA MÖBEL》、《インテリア》、《銀座殘像》、《コーヒーの店》……等書。他翻閱著這些日文書或歐美書籍,即使看不懂內容,但是透過照片和圖面掌握整體感覺後,開始動工。


 「這張椅子,非常棒吧!」他將許多照片放在腦海裡重組,形塑出自己想要的印象後,著手重現。壁紙的色調或圖案是特別訂製的,不是市面上既有的成品,包括照明和家具也是搭配店內的空間,從頭開始打造。他那份莫名的固執就反映在他親手規劃的咖啡廳空間裡面。


 然而,他不喜歡出遠門,他說出生到現在唯一的搭飛機經驗是因為徵兵制度被發放到金門的時候。那想去日本嗎?他喃喃說道:「盡可能的話,還是不想要去日本」,理由是「想要保留心目中對日本的印象」。


 應該是因為他的心思太過純粹,感受特別豐富的緣故吧。今年四十歲,他現在的夢想是在台灣開設一間純素料理店(Vegan;完全不使用含有乳製品或蜂蜜等動物性食物的純粹蔬食料理)。


 「我今天是第一次聽你聊起過去的事情和現在的夢想耶。」和我一起同行、長年認識金太郎的朋友瞪大眼睛說道。我這個異邦人突如其來的拜訪,似乎打亂了他平時的生活步調,於是我們約好下次見面再慢慢細聊。


 像金太郎這樣子個性執著和懷抱夢想的年輕人,在具有年代感的日本時代家屋身上,注入了原創性,為老屋賦予了新生的活力,在背後默默支撐著「台南咖啡廳文化」。


b_illust_64_0M.jpg


 與台北或高雄這樣的大都市相比,台南在戰後的開發速度是較為緩慢的,有段時間甚至可說是沒落了,但是也多虧了開發牛步,至今依然保留了許多日治時代以及在那之前的清朝時代、荷蘭時代的建築。林百貨、鶯料理、知事官邸等大型的日治時代建築物經過改造修復之後,成為熱門的觀光景點,其中,也有也有不少中小型的建築物則變身為咖啡廳。


 其實,對台南人而言,咖啡廳文化似乎從很早以前就在日常生活中扎根。


 台灣的紀實作家陳柔縉,出版過多部關於日治時代的著作,她在《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裡面提及,台灣和西洋文明的接觸始於日治時期,由已經吸收西方文明,較為開化的日本人引進。


 過去在台灣,台南作為文化的中心發展起來,很早開始在市內就有咖啡廳林立,品嚐咖啡、布丁、冰淇淋等的習慣從戰前就扎根了。因此,對於年長的台南人來說,咖啡廳是可以休息片刻的地方,至今仍深受歡迎。因為有這樣的歷史背景,現在透過咖啡廳文化,台南的日本元素再度甦醒。


摘自/什麼時候去台南?一青妙的小城物語



好書推薦:

LF093_什麼時候去台南?一青妙的小城物語_立體書封.jpg

書名:什麼時候去台南?一青妙的小城物語

作者:一青妙 

譯者:張雅婷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

哪裡買書:博客來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