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建築:透明得令人備感淒涼/風格派(上)



透明為什麼充滿魅力呢? 我們真的能讓世界變得透明嗎?人們曾經無數次地嘗試,卻總是以失敗而告終。風格派就是其中試圖讓世界變得透明的藝術思潮之一,但它同樣也失敗了。或許因此在其作品中的透明略顯淒涼。


二十世紀初期,現代主義運動在世界各地同時展開,當時的現代主義諸多實驗的集大成是風格派。具體地說,代表二十世紀初期現代主義的有兩派,一是立體派(立體主義),二是未來派。簡單的說,立體派的表現主題是幾何學,它是抽象化的;而未來派的表現主題是運動,它是物力論的。風格派則把這兩派統一了起來。


立體派和未來派曾經嘗試過把幾何學(抽象)和運動結合起來。他們對抽象的形態,透過排列和改變,試圖使其形成一種動態。但是這個方法有一個矛盾,即隨著運動的發生,形態會自動瓦解。於是,這就出現了一種似是而非的議論——說是要消滅形態的抽象性,結果卻停留在試圖把抽象和運動統一起來的表現主義上。在追求動態的過程中,本該處於表現主義對立面的立體派和未來派顯然已經自覺不自覺地走向了表現主義。現代主義代表人物之一包豪斯受到表現主義強烈影響的主要原因也在於此。繪畫和建築共同直接面對此一矛盾。只要我們回想一下漢斯帕爾齊格的柏林大劇院(1919)[圖15]、艾瑞卡.孟德爾松的愛因斯坦天文塔(1921)[圖16],也就清楚徹底追求動態的結果就是成就表現主義。然而令我們感到奇怪的是,風格派竟然巧妙地從現代主義的窘境中抽身而退。風格派喜愛製作出縫隙——在幾何學的形態(要素)和形態之間有選擇地製作出縫隙。於是在這個縫隙裡,動態發生了。如果我們一定要用物體來表現動態,那麼就必須控制物體,改變物體,這麼一來,自然會跌落表現主義的陷阱裡。而風格派之所以能夠避開這一結果,正是因為它不是去接觸物體,而是透過縫隙觀察物體,這正是風格派的別出心裁之處。


圖15.jpg

[圖15]柏林大劇院(設計:漢斯珀爾齊格,1919)


1551075105897549.jpg

[圖16]愛因斯坦天文塔( 設計:艾瑞卡孟德爾松,1921)


只要採用了風格派的方法,建築要素中的幾何學也好,抽象性也好,一樣都沒有少,完全沒必要向表現主義傾斜。利用這種方法,你只需要調整各個要素之間的排列配置,就有可能形成各種動態形態。風格派就是透過這種方法,巧妙地把幾何學和動態結合在一起。實際上,他們自己的辭彙表裡並沒有幾何學和動態的結合這樣的說法,他們使用的是「空間和時間在繪畫中的統一」這種表達方式。這裡所說的空間指的是形態(要素),時間則是指動態。對於二十世紀的現代主義者來說,處理空間和時間的統一是他們最大的課題之一。對於這個課題,風格派採用了縫隙這一表現手段,在繪畫中找出了解決的方法。


那麼,為什麼空間和時間一定要統一?或者說幾何學和運動為什麼一定要統一起來?人們究竟為什麼要追求它們的統一?這個問題背後所涉及的是從絕對空間朝向相對空間轉換的一種典範轉移。從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包括建築、繪畫、科學、哲學在內的所有領域,都展開這種典範轉移。


從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西歐出現了各種人、文化和空間觀念的大融合。自希臘、羅馬以來,西歐文化的大前提是認為世上存在一個單一的絕對空間,而此時這一大前提卻面臨一個很大的轉變。這是一個非常極端的例子,人類有著許多不同空間;對於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面對的是不同的空間形式。基於這種想法產生的空間相對主義,開始威脅到認為世界是由單一空間構成的空間絕對主義。以哲學領域中的研究成果為例,提出了絕對空間論的笛卡兒受到來自洛克、休謨等英國經驗主義所提出的相對空間論的批判。擋下這股經驗主義批判的是以康德為代表的德國批判哲學。康德在肯定個人的感知、認知各不相同(相對性)的同時,姑且認可空間相對論,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其背後潛意識形式的普遍性和絕對性。換個角度來看,康德正是以這樣的形式支持了空間絕對性的說法,延長了空間絕對性的壽命。


在建築和繪畫等領域也一樣出現了典範轉移的趨勢。象徵這一轉變的是空間概念。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這個時代(十九世紀)的德國,空間概念第一次出現在建築和繪畫等領域中。而在這之前的西歐文化中,關於建築展開爭論的前提是認為它只是一種客觀的物質(客體),與個人(主體)毫不相干。不僅如此,在十九世紀之前的西歐甚至沒有人提過要把主體與建築結合起來的理論。為了把一個個不同的主體與建築結合起來,德國在十九世紀裡才首次出現了空間這一概念。即建築相對於各個不同的主體,應該要分別以不同的空間出現。相對主義創造了空間的概念。


據說空間論始於十九世紀德國的建築師高芙雷森帕,他是把空間當作一個活動身體的場所。對他而言,主體不過是能活動的身體而已,但是在他之後的新一世代則認為主體是一種有意識的存在。象徵這一思想的是術語「感情投入」。最早使用這個術語的是德國美術史學家羅伯特菲舍爾(1873)。他定義所謂的空間是環境與靈魂之間的對話。他說:「如果在它們中間沒有象徵生命的紅色血液流動的話,那麼對我來說,『空間』和『時間』意謂著什麼呢?『定型化』、『次元』、『休息』、『運動』是什麼? 所有的『形態』又是什麼呢?」在這裡他把這種血液流動的過程稱作感情投入。


高芙雷森帕(Gottfried Semper,1803~1879)。十九世紀德國古典主義建築師。是著名的理論家,也被認為是現代主義的先驅之一。



負建築

隈研吾《負建築》

作者:隈研吾

譯者:計麗屏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9/01/28

官網博客來誠品TAAZE金石堂

了解更多隈研吾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