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五感愉悅的居家空間

櫃體設計應與空間收納概念合一

家,是群體共同生活的空間,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物品使用習慣,因此當我們在規劃櫃體空間時,需思考家庭成員未來10~15年間可能會使用的狀況,在這期間無論東西再多都能適得其所。一般來說,居家空間的組成又分成以下三大項:

  • 公共空間:玄關、客廳、餐廳、景觀陽台,著重於展現屋主的生活品味。

  • 服務空間:廚房、浴室、書房、儲藏室,著重於空間機能性、安全性。

  • 個人空間:主臥室、子女臥房、孝親房、客房,著重於空間個性化、舒適性。

1559717759994793.jpg

1559717776241783.jpg

若人至出生到老都住同一間住宅的需求考量來說,剛好經歷青年、壯年、老年時期,因此滿足「通用設計住宅」的居家空間是很重要的。依照家庭成員的年齡區分,將櫃體設計與空間收納合一,可區分為以下三個時期:


夫妻 / 子女幼兒時期

學齡前孩童所需更多空間而不是房間,因為需要雙親的陪伴與照顧,故公共空間要大、最好有穿透性,因此客廳、書房、和室最好採半開放式。

台灣一般家庭的孩童會與父母共房至10歲左右,主臥室做大才可容納嬰兒床或兒童床,兒童房內最好選擇可移動、可調整高度、桌面大的書桌

書櫃設計則要考慮孩童的身高,櫃體最下方規劃成開放空間讓他們席地閱讀時更方便;最底層放置書籍及玩具時,還可機會教育兒童養成自己收拾、立即歸位的收納習慣。


夫妻 / 子女青年時期

子女處於12~18歲的青年時期,最重與雙親的管理和分享,因此規劃重點著重在公共空間,尤其是書房若能夠全家共用更好。

電腦放在公共空間而不是在孩子的房間,家長一方便能藉此了解孩子對哪些網站感到好奇,並避免他們過度使用電腦,但在設計上還是要將孩子的房間預留網路線,方便子女成年後將電腦設置在房內自由使用。這時未成年的子女的房間夠用簡單就好,讓孩子與父母都在公共空間相處。


夫妻 / 子女成年時期

需將雙親未來老年與銀髮族的生活習慣納入空間規劃當中,如:客廳和浴室地板材質要防滑,浴室的馬桶邊、淋浴間的壁面都要預留扶手空間,走道做大一些,寬約95~110公分預留安全扶手空間。

主臥室的房間內盡量安置可移動式家具,以防未來需要時可增減家具、床位數量或收納其他醫護用具。衣櫃設計一定要有抽屜,依照老人的使用習慣,較喜歡抽屜可藏東西

 


 

本文摘錄自《家的櫥櫃好設計》

image.png

作者:游淑慧

出版社:風和文創

出版日期:2018/09/17

購書連結:https://pse.is/HDS7S


延伸閱讀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