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天愛地,取法自然,就是建築最原始的動力

「建築設計,除了專業的技術,還要融入人文和歷史」,全國建築師公會理事長劉國隆說。


投身建築,將腦中創意付諸實現


當年這個來自台中一間小雜貨店的孩子,有著清楚的數字頭腦,喜歡空間、對科技充滿好奇。憑著天分和努力,他踏入成功大學建築學系。那個年代的建築系學生,無不嚮往西方設計,手捧國外的建築雜誌,劉國隆卻反其道而行,「我就是喜歡自己亂想,自己動手畫」。


有一回,老師要大家設計百貨公司,他不從國外雜誌複製酷炫造型,而是跑到基地附近,直接收集當地居民的意見,「後來我跑去跟老師說,這裡不應該開百貨公司,因為基地規模太小,老師還叫我不要想那麼多」,他笑著說。


 3-1.jpg全國建築師公會理事長劉國隆


直到大三的實體設計課,要在校內找一塊基地,實際把設計做出來。他終於有機會將腦中的創意付諸實現,還拿了全班第一,「從設計到施工,實際讓大家使用,得到環境的回饋,這是我最喜歡的」,他發現原來建築可以這樣實踐理想,從此對建築有更深的體悟。


敬天愛地,才能創造歷史


為什麼選擇建築,而且一路堅持前行?劉國隆說:「建築有兩個關鍵,一是最現代的科技,二是對大地的尊重。」


他提到,在科學啟蒙之前,風水學早已累積了千年歷史,而風水學就是人類歷史積累所歸納出的建築物理知識,「也就是在人類的居住行為中,環境要如何配置,『運用自然』就是建築最原始的動力」。


建築風水學,他說是建築師的必修課,才知道如何以現代科技和建築思維,串接人文科學,才知道如何透過建築「敬天愛地」,「我們留存下來的建築,應該是與天地最好的結合」,不違背自然而留存的,才是歷史。


小至建築,大到國土規劃,劉國隆都以敬天愛地的態度思考。以中橫公路為例,開闢之初是在不可能中創造可能,期待掌握科技「人定勝天」;隨著時間流轉,這些年落石坍方不斷,他認為是大自然展現了它的力量,「這樣的環境還適不適合做為通行的道路?對生態環境有什麼影響?我覺得是大家可以去思考的」。


運用科技「串流」自然,而非取代自然


尤其這些年國際間對「智慧城市」、「智慧建築」的討論方興未艾,劉國隆又是如何看待呢?


他先以自己的辦公室為例,「如果我的辦公室對角開兩面窗,一年中至少有六個月不需要空調,空調費就會降低」,即使是一處小細節,他認為都能展現運用自然的建築動力。


 3-2.jpg如何運用自然、科技與人文,打造智慧城市,是重要的建築課題。

圖片來源/Unsplash


在劉國隆眼中,計算空調負荷量的數字雖然精準,但終究只是參考,他更期待建築師以人文理念運用數字,創造空間的無限之美。 即使封閉的量體最容易做環境控制,但他提醒,隔絕自然,不如運用自然,思考如何運用陽光、空氣、水,在地球資源逐漸耗竭的當代,是建築師無可迴避的課題。


「所以我認為目前智慧建築的方向,可能還需要一些導正。智慧串流、知識串聯和數據串流固然重要,但如何運用大自然的條件,創造最有效率而且『敬天、順人、好用』的被動式節能建築,也值得多思考」。

相關標籤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