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震不壞強震宅
蘇源峰結構技師 蘇源峰結構技師 發表於2018/07/09


鋼骨構造(SS)的結構安全可靠性

1531125401115680.jpg

結構設計強度(V)

消能機制

結構安全可靠性

V=1/4.8E低強度設計

利用樑、柱端鋼骨大量塑性變形來消散地震能量;預期有效的消能機制及結構韌性破壞,可以降低大約80%設計地震力。

低強度設計、樓層變形大,銲道及螺栓接合設計,施工品質受到極大考驗;如果品質有瑕疵,結構強度會降低。結構安全可靠性中等。


附註

  1. E:耐震係數=法規最大可能設計地震力;

  2. 結構設計強度=20%耐震係數,利用結構破壞來消散能量、降低地震力;

  3. 樓層加裝阻尼器,同樣的結構設計強度,可以減緩樓層變形,增加結構的安全可靠性;

  4. 結構內、外牆體(如隔戶牆、隔間牆及預鑄外牆)不得妨礙構架變形及地震能量消散,否則,真實地震力會比預期大,各樓層樑、柱受力大小也會改變,造成破壞程度加劇。如果,1F柱子承受的地震力比其設計強度力,1F可能變成軟弱層,柱子容易遭受拉裂、壓潰,造成整棟建築物傾斜或倒倒塌。


RC構造的結構安全可靠性

1531125867712972.jpg

結構設計強度(V)

消能機制

結構安全可靠性

V=1/4E低強度設計

15公分RC牆限制樑、柱端鋼筋產生塑性變形,地震能量無法有效消散,地震力不會如設計預期可以大幅降低,而會遠大於結構強度;強震時,沒有與牆連結的結構必然會遭受嚴重破壞。

2F以上結構破壞集中在15公分RC牆門、窗開口周遭的樑、柱及牆,並以X形裂縫呈現。另外,1F挑高且牆量相對較少而形成軟弱層,柱容易遭受拉斷、壓碎及剪裂,造成整棟建築物傾斜或倒塌。結構安全可靠性低。


附註

  1. E:耐震係數=法規最大可能設計地震力;

  2. 樑柱構架的結構設計強度=25%耐震係數,利用結構破壞來消散地震能量、降低地震力;

  3. 結構設計將15公分RC牆當作非結構牆處理,忽略其結構作用,造成地震力放大,部分結構桿件的結構強度小於所承受的地震力而破壞:

  4. 樓層加裝阻尼器,其消能所需的變形量受到15公分RC牆的限制,能夠降低樓層變形的效果有限,混凝土斜裂縫還是會發生在與RC牆開口相鄰的短桿件(長寬比<2的樑、柱及牆)上。


強震宅(RC、SS)的結構安全可靠性

1531126640860990.jpg

結構設計強度(V)

消能機制

結構安全可靠性

V=2/3E  高強度設計

排除梁、柱及牆破壞式的消能機制,而是在充足的阻尼器,並留設足夠的消能變形空間,可降低1/3的設計地震力。

鋼筋或鋼骨強震時全部保持彈性,樓層變形小,且梁、柱及牆的結構強度皆大於其所承受的地震力,結構不會破壞;除了提供有效的消能機制外,也可以增加1F的樓層勁度及強度,避免1F變成軟弱層,結構安全可靠性高。


附註

  1. E:耐震係數=法規最大可能設計地震力;

  2. 沒有利用大規模結構破壞來大幅降地震力:而是保持結構完整,只配合阻尼器有效消散地震能量,適度降低地震力;

  3. 因應結構高強度設計,2F以上樑柱構架內裝設剛性斜撐(SS構造)或RC結構剪力牆(RC構造):而1F樑柱構架內,牆與樑柱構架分離,柱可自由變形,並裝設相當數量的阻尼器,增加結構強度、避免軟弱層,及有效消能、降低地震力。

  4. 強震宅所應用的結構系統及阻尼器皆為專利產品。


結論

  1. 結構設計強度不等於耐震係數;

  2. 結構採低強度設計:利用結構破壞來消散地震能量,降低地震力,只要求強震時結構不倒、不傷及人命,耐震性能低;

  3. 結構採高強度設計:除了利用阻尼器代替結構破壞來消散地震能量、降低地震力外,也設計RC剪力牆或鋼斜撐來增加結構強度,嚴格要求強震時結構不能損壞,耐震性能高;

  4. 樑柱構架採用低強度設計,要確保內、外牆體不會妨礙構架的消能變形;否則,各樓層實際承受的地震力會大於其結構設計強度,造成局部樑、柱及牆斜裂縫破壞,1F也會變成軟弱層;

  5. 結構設計沒有考慮RC牆體的結構作用,是造成斜裂縫及軟弱層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台灣最常見的震害模式:提高10~20%的耐震係數、加裝阻尼器,都不是根本解決震害的有效措施;

  6. 強震宅結構設計考慮RC牆體及其開口的結構作用,及只利用1F阻尼器來降低地震力,並採用高強度設計,讓結構在強震時依然可以保持完整而不破壞。


更多資訊


資料來源/蘇源峰結構技師

facebook 留言